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東宮奔走,化工大唐,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齊氏笑道:“原來是你們啊,貴客呀!上次來,過門不入,只留了個紙條,這次可得多盤桓盤桓。”
上次賣香皂急著回家,陳晚榮笑道:“莊稼人活兒多,急著回家,禮數不周,還請夫人見諒。”
吳劉氏笑呵呵的道:“晚榮,你言重了。老爺一直誇你呢,我就想是個什麼樣的人兒呢?沒成想,今兒總算見到了,比老爺誇的還要好。”
“吳先生過獎了,陳晚榮不過是一莊稼人,不敢當如此盛讚。”陳晚榮謙遜。
吳劉氏仍是誇道:“你要是莊稼人,也是能幹的莊稼人!”
見禮畢,吳劉氏請陳晚榮他們坐下,陪著說話。她的學識不錯,茶藝書畫之道無一不精,娓娓道來,讓陳晚榮大開眼界,又享受了一次文化大餐。
陳晚榮談吐不凡,吳鄭二女學識不錯,陳再榮能說會道之人,四人這一放開了談,非常投機。不知不覺中已到日暮時分,早過了吳兢下朝時間,卻遲遲不見吳兢歸來。
吳劉氏叫人擺上飯菜,並不是大魚大肉,只是幾個家常菜,讓人稱道的是做工精細,很有功力。吃過晚飯,又說一了陣子話,仍是不見吳兢回來。
已經不早了,今天是等不到了,陳晚榮三人起身告辭,吳劉氏也不留客,送他們出府。出了府,鄭晴秀眉緊蹙,一語不發。
自從認識她以來,就沒有這般沉默的經歷,陳晚榮問道:“鄭小姐,你是不是有什麼事?若是需要幫忙,我一定盡力。”
“多謝陳大哥的好意。”鄭晴謝一聲,這才輕聲道:“陳大哥,朝中出大事了。”
一下午都呆在一起,她又怎麼知道的?陳晚榮的好奇大起,問道:“這話從何說起?”
鄭晴知道陳晚榮的想法,解釋道:“凡朝中出大事,吳叔叔都回不了家。”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吳劉氏的眉頭已經擰上了,敢情和鄭晴的想法相同,陳晚榮恍然:“大唐威行天下,列國俯首,大事不少。”象唐朝這樣強大的王朝,大事何其多,朝臣留中議事再正常也不過了。
鄭晴細心解釋道:“陳大哥,這事肯定是震動朝野的大事。自古以來,史家秉筆直書,董狐直筆責趙盾,漢武懼史家之言任由《史記》流傳,史筆如櫞,就是皇上也要懼三分。是以,太宗皇上下旨要史官參與朝議,為的就是監督皇上,以免出錯。大唐避百官,不避史官,無論何事,史官都要知道。吳叔叔深夜不歸,這說明朝中大事到現在還沒有議決。要是我所料不差,象吳叔叔這樣沒有回家的重臣不在少數。”
唐太宗要史官參與議政的確是一個非常開明的舉措,皇帝不怕群臣,就怕史官,不論哪個皇帝,無論他是好是壞,都想流芳百世,而史官一枝筆正好逼著他不敢做壞事,或者少做壞事。
趙盾因史官寫他殺了晉君一事,大怒之下一連殺了三個史官,要求史官把這節刪掉。然而,一個史官死了,又有史官接著寫,殺了三個之後趙盾再也不敢再殺史官,這就是“董狐直筆責趙盾”史家典故的由來。趙盾是晉國權相,晉君在他手裡不過是個玩偶,不得不懼史官,由此可見史官的力量。
武則天陰謀代唐,有好多事不能曝光,把唐太宗引入史官議政這一舉措卻給廢了。睿宗當上皇帝,雖然沒有明令恢復史官議政,也沒有把史官排除在外。
那麼多的重臣在朝中商議,必然是震動朝野的大事了。至於是什麼事,就不是陳晚榮他們猜得到的了。
三人回到鄭府,說了一陣話,各自就寢。
第二天一早起床,漱洗完畢,用過早餐,和陳再榮趕去校場。鄭晴今天有事,沒有隨來。
今天的長安與以往不同,巡邏的兵士明顯增多了,以往在大街上只是偶爾看見一隊,今天卻是一隊接一隊,不用說鄭晴的猜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