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皇家盛舞,化工大唐,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兄弟二人、鄭晴母女、高馬二人手拉手圍在一起,幾十號人佔的地方不小。
唐朝國力強盛,老百姓日子過得不錯,造成旅遊成風。遊人並不是單純遊覽名勝古蹟、探訪名山大川、踏青、賞花、古寺拜佛,還可以在旅遊之際舉行一些文娛活動,角抵、鬥雞、盪鞦韆、蹴鞠、打馬球、踏歌、牽鉤,只要有條件都可以進行。
他們這是踏歌,人與人手拉手,以腳擊地,踏出節拍,再唱起流行的歌詞,婉轉悠揚,極為動聽。詩仙的名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詩裡“踏歌”是唐朝很流行的一種娛樂活動。
陳晚榮和鄭晴靠得最近,聆聽著她悅耳的歌聲,悠揚悅耳,比起歌唱家也不見得就差了。她的歌聲最是美妙,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眾人的領唱者了,只聽她唱道:“嘉錦筵之珍樹兮,錯眾彩之氛氳。狀瑤臺之微月,點巫山之朝雲。青春兮不可逢,況蕙色之增芬。結芳意而誰賞,怨絕世之無聞。紅榮碧豔坐看歇,素華流年不待君。故吾思崑崙之琪樹,厭桃李之繽紛。”
這是初唐大詩人陳子昂的《彩樹歌》。陳子昂開一代詩風,為唐詩的興盛打下了基礎,一生詩作甚多,尤其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更是千古絕唱,千年不衰。他的詩在唐朝流傳極廣,會唱在不在甚眾。
國子監這幫生員都是二十來歲的人,最喜歡嬉鬧,這一開唱那還得了,無不是放扯起嗓子跟著鄭明賣命的唱起來,歌聲遠遠的傳了開去,惹得那些遊人注目。
本就有不少遊人在踏歌,只是沒有他們那麼賣力氣,唱得有聲勢罷了。反正大家都是枯等無聊,唱唱歌,解解悶也是一種樂趣,他們這一開唱正是投人所好,不少人加入他們的行列,跟著他們一起唱起來。
一人唱,千人和,不一會兒功夫,整個原野為了片歌聲淹沒,李隆基還沒有演奏,倒先熱鬧起來了,也不怕喧賓奪主。
外面是熱鬧非凡,而道觀裡的人根本就沒有干預,你唱你的,我做我的,那些宮人依舊忙活他們的。這是公主“修道”之處,如此吵鬧也不怕擾了公主的清修,玉真公主沒有派人把遊人趕走,這份胸襟還是讓人佩服。
一曲接一曲的唱和,也不知道唱了多少首,突然歌聲給一陣如雷般的蹄聲所打斷。陳晚榮放眼望去,只見長安來路上一隊軍隊開來,個個塊頭高大,盔明甲亮,威武不凡,胯下戰馬神駿,人如龍,馬如虎,氣勢如虹。
陳晚榮在長安見過守城的禁軍,就沒見過如此雄壯的唐軍,不由得很是驚訝,只聽陳再榮很是驚喜的道:“龍武軍,龍武軍,哥,是龍武軍!”
龍武軍是哪種軍隊,陳晚榮不清楚,不過從陳再榮驚喜的中可以想得到必是一支能處善戰的軍隊。只聽陳再榮異常興奮的道:“哥,龍武軍是由太宗皇上所選百騎而來,太宗皇上親選百騎為親軍,逐漸擴大成龍武軍。”
原來和唐太宗有關,怪不得他這麼興奮,就是陳晚榮也不免幾分激動。唐太宗雖逝,但他的英雄事蹟仍是鼓勵人心。
龍武軍來到道觀前,立時象水流一樣分成左右兩隊,把道觀圍了個水洩不通。那些離道觀近的人象鴨子一樣給趕著飛奔,直到趕出二十丈,龍武軍背對道觀站崗了。
“哥,皇上來了!真沒想到!”陳再榮已經看出苗頭道:“要不是皇上來了,不會出動龍武軍護衛!”
這是清場,皇帝駕到,那是何等的重要,只拉起二十丈的警戒線,沒有把野外遊人全部趕走,已經難能可貴了。
“那不是要接駕了?”陳晚榮心想按照禮節,睿宗駕到,這裡的人都應該跪迎才是。
陳再榮笑道:“不用。哥,你瞧,皇上不願擾民,並沒有乘龍輦,而是乘輕車來的。皇上最不喜歡的就是擾民,要是我們迎駕,他反而不高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