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課外作業(中),化工大唐,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很平常的東西,平常得我們都不注意了,哥正是用這兩樣我們瞧不上眼的東西造出了火鹼,賣了大錢。爹,您說這是不是學問呢?”

陳老實若有所悟,摸著額頭:“聽起來有些道理。”

“豈止是有些道理,是很有道理。”陳王氏明白過來了,接著陳再榮的話往下說:“老頭子,你想想晚榮這兩天的作為,做火鹼、配鞣劑,不都是用最平常的東西麼?經過晚榮這麼一做,就能賣到大錢,你能想得到麼?”

陳再榮一口說出結論:“所以,世間萬物皆有其理,萬事萬物都有學問。學問不僅僅存在於聖賢書裡,就是我們生活中也有學問,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軍國大事,排兵佈陣,治國平天下,都有學問吶。吳先生這句‘世事洞明皆學明’聖人之言論也!”

一個對子,陳再榮居然聯想到這麼多東西,還給他說得在情在理,讓人不得不服,陳晚榮於他靈活的頭腦、敏捷的才思、豐富的想象力讚賞不已。

“學問不僅僅在於聖賢書裡”,這話說得真好,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讀書人真該捫心自問了!唐朝雖是以孔孟儒家學說為尊,並沒有把聖賢之言當作至高無上的教條,這在中國古代實是了不起。陳晚榮心想尊重聖賢之言,而不盡信聖賢之言,這或許是唐朝讀書人能夠創新的一個重要原因。

陳晚榮雖然和這位吳先生沒有見面,已經從他的對子裡見識到他的人品、才學,對這位吳先生的好感大增,很感興趣,問道:“這位吳先生姓甚名誰?”

“吳先生單名一個兢字,官拜右拾遺內供奉,有史才,修國史。”陳再榮給陳晚榮介紹吳兢:“吳先生和我們縣館黃先生是國子監同窗好友,到我們學館來探望黃先生,順道給我們出了這對子。吳先生說了,誰要是對出來,三月三上巳節踏青的吃穿住用他全包了。”

盛唐氣象千古流傳,陳晚榮於唐朝的事情知道得不少,於唐朝的名人知道得更多,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李靖、徐茂公、尉遲恭、秦瓊、郭子儀、李光弼、李白、杜甫這些唐朝文人名相名將的故事耳熟能詳,就是不知道吳兢為何許人,隱約記得好象聽人說起過,可於他的事蹟卻不清楚。

陳晚榮沒有讀過歷史巨著《貞觀政要》,自然是不知道吳兢被譽為史學界泰斗,他寫的《貞觀政要》影響深遠,曾經一度給日本奉為教科書。想不起吳兢是何許人,也就不去想了,笑道:“再榮,你能傾聽吳先生這樣的大學問家講學,是你的福氣。”

“可不是嘛。可他出的對子也太難了,我想了一天也對不出。”陳再榮很是懊喪。

陳晚榮略一沉思,道:“其實這也不難,世事是學問,人情何嘗不是呢?李清泉李老爺子為人小氣,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不同的人上不同的茶,這固然惹人笑話,但這何嘗不是豐富多彩的人情呢?”

陳再榮是他伶俐人,一得陳晚榮提醒,頓有所悟,轉著眼珠道:“世故人情,妙!哥,你真行!”

陳老實有點難以置信,問道:“再榮,你哥沒讀過書,他說的話有道理,可你得自個琢磨。”對陳晚榮能對對子還是不太相信,這才婉轉提醒陳再榮。

“沒讀過書又能怎樣?哥還不是對得很工整。”陳再榮先是讚揚陳晚榮,繼而沉思著說:“哥,學問要如何對呢?”

陳晚榮提醒他道:“象李清泉這樣的人,雖然小氣點,為人詬病,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個性鮮明,多姿多彩,這就好一篇上佳文章,血肉豐滿。你明白麼?”

陳再榮轉著眼珠想了想,重重一下拍在大腿上,發出啪的一聲響,興奮得提高了聲調:“哥,我想到了。世故對人情,學問可對文章,這下聯就是:人情練達即文章。哥,你說這樣對行麼?”

“妙妙妙!千古妙對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塵如夢

陳小愚

望闕臺

冬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