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寶刀名劍(下),化工大唐,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見識了。瞧這模樣,這刀挺輕便,又鋒利異常,挺適合近身搏鬥,要是給騎兵使用那就更合適了。”
大馬士革刀既有弓背造型,也有彎月造型,只不過葉天衡收藏的這把是弓背形的,並不是說所有的大馬士革刀都是弓背形刀身。
陳再榮對兵器的理解力真的驚人,張德銘驚奇的咦一聲,翻著雙眼打量著陳再榮:“你小子竟然有這等眼光?我師傅也是這樣說。我師傅說了,我們的騎兵用馬槊,在遠距離zhan有優勢,但是一旦敵人衝到跟前,馬槊太長舞動不易,反倒不方便了,只得用橫刀。橫刀太重,刀身太長,一旦遇到這種刀的話,多有不便,是以在和大食的歷次戰鬥中損傷頗多。我師傅一直想給騎兵打造一種更加合適的兵器,苦思多時終是不得其法。”
“葉大師一生打造了很多好兵器,沒想到居然給這難住了。”陳再榮很是惋惜。
張德銘附和一句:“是呀!”一臉的惋惜勁。
陳晚榮撿起張德銘扔在桌上的木炭,在桌上畫起來:“你們瞧瞧,這樣式合用嗎?”陳晚榮的圖畫還過得去,只幾下功夫就畫出一把彎月形的細長刀身。
要是在以前,要相信陳晚榮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想法比登天還難,陳再榮會第一個不相信。現在不同了,陳晚榮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大為改觀,一瞧之下陳再榮驚奇得差點跳起來,以其驚人的理解力解釋這刀的非凡之處:“細長刀身,輕便適用。在戰場上,尤其是騎兵一定要節約體力,不僅僅要保持人力,還要保證馬力,是以陌刀這麼好用的兵器不裝備騎兵,而用馬槊,就是因為馬槊輕很多,可以減輕馬匹的負載,保證趕到戰場上還有力量作戰。
“還有血槽,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要是我們西域的軍隊裝備這種刀的話,大食人就討不了好呢。哥,這刀叫什麼名字?”
中國特種部隊使用的三稜軍刺上就有血槽,但是血槽並不是現代發明,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使用血槽,吳王夫差的兵器“夫差之矛”上就開有血槽。
血槽的作用並不是為了放血,放血只是一個附加功能,主要目的是為了便於拔出兵器。
日常生活中,把一把尖刀刺入木頭裡,要拔出來都要使很大勁。同樣的道理,兵器刺入人體,會引發肌肉的劇烈收縮,緊緊裹住兵器,很不容易拔出來。在戰鬥中,要是半天拔不出兵器,很可能送命。
有了血槽,空氣會進入人體,使得肌肉不再緊裹兵器,便於兵器的拔出,對於戰鬥中減少傷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的祖先早在春秋晚期就把血槽運用到戰爭中,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
陳晚榮畫的是現代騎兵使用的馬刀,經過無數次戰爭檢驗過的,非常適合騎兵作戰。讓陳晚榮驚奇的是陳再榮對兵器的理解力驚人,一眼就看出了馬刀的優點,回答他:“這刀適合馬上作戰,可以叫馬刀。”
“馬刀?好名字!”陳再榮對這名稱很是讚賞。
張德銘以一個技術專家的眼光審視著馬刀:“這刀好用是好用,只是有一樣不好,刀身太窄,容易折斷。要是打造幾把,花點功夫應該不會有問題。只是要想在軍隊中大量裝備馬刀,需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把,這就需要很多上等好鋼,就是鑌鐵也不見得能滿足要求。”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張德銘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關鍵之處。現代科技很好的說明了一個問題,在實驗室做得很好的產品未必能夠進行大量生產,因為會受限於技術。他這話深得技術三味,讓陳晚榮這個技術專家倍感親切。
更難得的是,張德銘的話裡處處充滿了報國之情,這讓深深體會到唐朝可貴之處的陳晚榮深受感動,心想你既有此愛國情懷,我就助你一臂之力:“真要打造馬刀的話,也未必沒有辦法可想。”
在感動之餘,陳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