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九十四章 本土決戰,光榮使命1937,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如此,日本高層對於怎樣阻擊盟軍登陸日本本土想法不一,以大本營為首的作戰部隊指揮官,對敵軍登陸部隊立即在海岸發動攻勢予以消滅,還缺乏信心。加上在之前菲律賓作戰中,日軍對盟軍的艦炮射擊和轟炸以及火焰坦克的威力的深刻體驗,很多人認為在海岸與盟軍決戰是不明智的,很大一部分高階軍官認為縱深攻擊防禦方式更適合日本,甚至有的指揮官還提出“在不得已時允許敵軍登陸部隊獲得橋頭堡”。
有的指揮官則是過份考慮敵軍炮擊和轟炸造成的損失,主張由海岸後退,在高地構築洞窟陣地。例如,日本關東的第12方面軍的作戰設想就是對從九十九里濱或相模灣方面登陸的盟軍,將預定投入決戰的兵團保持在利根川上游地區,待斷定敵軍主力的主攻方向之後,再向該方面求得決戰。
昭和19年(1944年)4月18日,當盟軍攻佔硫磺島,兵鋒逼近琉球群島的時候,大本營和新設總軍司令部的首腦認為在佈置本土決戰之前必須要統一國內民眾的思想,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想要抵擋中美英蘇四國的登陸作戰根本就不可能。
因此大本營嚴厲要求改變這種消極傾向,貫徹本土決戰的基本思想,並且提出了“一億玉碎”的作戰口號。
4月22日,參謀總長指示本土的全部陸軍:“本土作戰採取進攻戰,決戰地區需選在沿岸、尤其是在海濱地區。其作戰指導,須在登陸敵軍尚未建立橋頭堡之前,以縱深部署猛攻登陸未完的敵軍弱點。”
25日,大本營陸軍部頒發了《國土決戰戰法手冊》,強調國土決戰是進攻的殲滅戰,不可依賴防禦和陣地工事,沿岸防禦也應按決戰方式進行。陣地的構築應選在敵軍必攻之地,要重視平地的作戰工事。要重視確保機場,作戰工事、訓練和戰鬥均應以反坦克戰為主,要注重突擊肉搏戰法。
同一天,大本營陸軍部發布了“國民抗戰必攜”,要求國民以參加決戰的決心,即以一億人奮起特攻的精神為保衛國土而戰鬥;並組成國民義勇戰鬥隊,進行戰鬥訓練和構築陣地;各自保衛鄉土,以突擊肉搏戰法,協助軍隊作戰。
在日本政府的宣傳中,本土決戰是日軍最後的決戰,日本陸軍把建軍八十年來的光榮傳統賭以這次最後一戰,在本土決戰中只能也必須取得最後勝利。然而認為,勝利的關鍵在於登陸敵軍的戰線未穩時,傾注全軍力量,拼死猛擊敵軍;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而且,沿岸地區不僅是住有眾多國民的政治、經濟、交通要地,而且由於本土的地勢關係,許多重要的航空基地都設定在這些地區。加之,從菲律賓和硫磺島等戰役的教訓來看,一旦將這些地區交給敵人手裡、使敵軍鞏固了橋頭堡,再想以皇軍的火力和突擊裝備拔掉它,極為困難,對大日本皇軍作戰十分不利。
此外,日軍大本營還向各部隊下達了作戰方法的最高指示——《迎擊決戰的一般要領》,根據《要領》指示,日軍的進攻,首先以海軍航空兵的精銳部隊和潛艇攻擊為第一批次。在此前後,從敵軍登陸部隊的船隊接近本土海岸三百公里左右時起,以陸、海軍的全部航空部隊和配備在這些海域的中、小型潛艇對該運輸船隊猛然發動特攻作戰。
與這一進攻相呼應,集中埋伏在沿岸的特攻舟艇也在敵軍運輸船隊駛進停泊地前後,以主力展開進攻。隱蔽在沿岸洞窟陣地的長射程炮也對停泊地的盟軍運輸船隊進行炮擊。
對盟軍運輸船隊的進攻,在其駛進停泊地前後達到最"gaochao"。在進攻期間,以航空部隊和部分潛艇對盟軍機動部隊和擔任支援炮擊的艦艇以及擔任補給的運輸船隊發動進攻;並讓特攻舟艇中的部分“蛟龍”和“肉雷”參加此種作戰。
當盟軍登陸部隊到達海岸開始進攻時,即將大日本皇軍全部武器的火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