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八章 學習狂人,滄海揚帆高凡,齊橙,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是,這樣做,系裡能允許嗎?”
胡冬明又回到了原來的問題上。
高凡說:“這件事,我是跟系裡商量過的,滕主任同意我這樣做。”
這就是所謂原則性與靈活性的權衡了。
高凡最早的想法,是與化學系合作,請化學系的老師幫助開發一些技術,由滄化公司投入生產,再把一部分利潤反饋給化學系,支援後續的科研。
這種模式,就是後世曾經流行一時的“產學研一體化”模式,高凡對此是很熟悉的。
在後世,企業委託高校做技術開發,是很常見的事情。高校透過與企業合作,一方面可以獲得科研經費,另一方面也可以瞭解到生產實踐中的需求,從而找到更有價值的科研方向。
許多高校的學術帶頭人,與產業界的大佬們都是談笑風生的。也只有這種能夠與產業界緊密合作的學者,才能夠有源源不斷的經費來維持自己的團隊,做出一流的成果。
產學研一體這個概念,在真實的歷史上,要到90年代才會出現。其出現的背景有三個方向:
其一,國家提出了市場經濟的概念,鼓勵科研單位參與市場活動。
其二,民營經濟逐漸壯大,產生了與國有科研單位合作的願望,也具備了合作的實力。相比之下,國有企業與國有科研單位之間不需要透過市場化的方式來進行合作,它們是更習慣於透過體制來促成合作的。
其三,由於體制的變化,在一段時間內,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跟不上gdp的增長,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一度從80年代初的30%,下降到90年代中期的10%。財政收入佔比的減少,使得依靠財政生存的事業單位經費陷入極度緊張,不得不自謀生路。
與企業開展合作,就成為許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無奈選擇。
在80年代初的這個時間節點上,上述的三個條件都不具備。高凡向化學系的領導提出合作要求時,化學系領導一方面是嫌滄化公司太小,覺得沒什麼合作的餘地,另一方面則是顧忌國家政策,不知道這種合作是否符合規定,因此拒絕了高凡的要求。
不過,當高凡提出由滄化公司設立科研課題,請化學系學生參與研究這樣一個提案時,化學系的領導還是給予了許可。
在他們看來,學生參與滄化公司的課題研究,相當於實習,這在學校裡是完全合理的。至於對方表示要給學生髮勞務費,在以往的實習中偶爾也碰上過,這屬於政策邊緣的事情,學校一向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畢竟,學生太窮,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如果有單位願意給學生髮點勞務費,補貼一下學生的生活,學校又何必干涉呢?
高凡提出這樣一個方案,純粹是靈機一動。他想用這種方法,在學校的管理體制上開啟一個小缺口。
這一回是僱傭幾個本科生幫忙,下一回就可以僱傭幾個研究生。再往下,就可以請老師參與,哪怕是以指導學生實習的名義參與也可以。
國家的政策是越來越松的,這一點高凡非常清楚。等到政策再鬆動一點,而學校也看到了這種合作模式的好處,那麼與高凡進行更深入的合作,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當然,高凡這樣做,還有另一個想法,就是想幫同宿舍的兄弟們找一個賺錢的機會。在同一個宿舍裡生活四年,是一種緣分。
人一輩子可能也只有上大學這四年才有這樣的機會。當你步入中年、老年的時候,能夠回憶起來的最好的朋友,可能就是大學的同寢。對於這樣一幫兄弟,給他們謀點福利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這些話,高凡就沒必要在同學們面前說了,說出來反而有點市恩的意思。大家都是聰明人,以後自然能夠想明白這件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