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后,我們一定要嚴詞教訓一下朝鮮王,取消不徵之國的地位,要他們知道厲害。”
沈今竹冷冷說道:“這都是要有的,不過朝鮮國很快就要自顧不暇了——日本國的德川幕府即將征戰朝鮮。就憑朝鮮國的水師,恐怕沒有一點還手之力。到時候八成還要找我們求援。”
崔閣老問道:“到時候我們救還是不救?”
沈今竹說道:“朝鮮國就是一灘爛泥,我們也要把他們糊在牆上,朝鮮國是我們東北第一個屏障。”
於閣老說道:“後金的軍隊直逼山海關,朝中人心惶惶,已經有人上奏本,提出要皇上去南都金陵避一避了。”
沈今竹說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當初從金陵遷都到北京,不就是為了守護國門嗎?彪悍如斯的蒙古人我們尚且將他們趕走了,我大明如今兵強馬壯,國泰民安,還怕這群兇蠻女真人不成?傳令下去,若有再議避禍金陵者,廷杖一百。”
太后態度如此堅定,眾大臣如吃了顆定心丸,便無人再次撤退之事,紛紛把重點轉到了如何防守反擊上來。
乾清宮裡,十二歲的小皇帝揮著劍劈砍書架,怒道:“朕是皇上!為何連文淵閣都不得出入?如今後金都逼到山海關了,朕難道和閣老連議事的資格都沒有嗎?整天就是要朕讀書!讀書!朕是皇帝,將來又不用考狀元!”
內侍蘭桂抱著小皇帝的後腰,奪下寶劍,勸道:“皇上息怒啊,軍國大事太后經歷的多,內閣當然是聽太后的。”
沒錯,當年東海之變,是太后遊說列國,解開危機;後來魯王謀反,太后是親征;再後來收復澳門,和西班牙無敵艦隊打仗,也是太后御駕親征,所以太后才有今日之威望,在朝中令行禁止,倘若我也——小皇帝眼睛一亮,說道:“蘭桂,你偷偷安排朕出宮,朕要親自去山海關,和女真人決一死戰!”
☆、第246章 良禽棲息何枝可依,山海關外山易主
小皇帝失蹤了,太后緊急召集內閣,全城戒嚴,那一天恰好是冬至,五城兵馬司和錦衣衛傾巢出動,在大街小巷巡邏,就像是包餃子似的。小皇帝頑劣,不堪教導,時常頂撞太后和內閣閣老們,八歲時覺得年紀小,可以慢慢教,如今到了十三歲,不僅沒有收斂,而且還越來越放縱,感覺很有其祖父慶豐帝的遺風。
鑑於小皇帝之前有過“前科”,崔閣老對此表示樂觀態度:“是不是和上次一樣,跑到天津看海去了?”這是長興七年的事情,那時候沈今竹御駕親征,和老對手西班牙無敵艦隊在海上狹路相逢,小皇帝少年意氣,也想跟去,太后和內閣堅持說天子守護江山社稷,不容許小皇帝冒險,誰知太后前腳剛走,小皇帝后腳就喬裝出宮跟去,還要買船南下,幸虧被廠公懷義的耳目看出來,五位閣老肝都快嚇出來了,就怕出現第二個東海之變,閣老們連夜趕到天津,請小皇帝回宮。
沈今竹搖頭說道:“這不太可能,寒冬已至,海邊沒有看頭,而且現在海上無戰事,皇上去天津做什麼。”
於閣老說道:“如果做最壞的打算,就是藩王謀反,欲奪帝位。”如果是這樣,小皇帝現在肯定沒命了。
閣老們的目光都焦距在負責監視藩王的東廠廠公懷義和錦衣衛指揮使曹核身上。兩人表示幾位血緣關係比較近的藩王都不太老實,但是也沒有得到藩王動手的訊息。
眾所周知,小皇帝正值中二反叛期,最不服管教,而且有能力反抗成年人的特殊時期,以前帝師王閣老教訓的話尚且能聽進去幾句,可惜王閣老八十歲高齡終於熬不住了,猝死在文淵閣,死時手裡的勸學篇已經寫了一半,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順天府尹孫秀說道:“如今看來,應該是皇上厭倦宮廷生活,微服私訪去民間遊玩了,估計早就出了京城,微臣建議將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