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曾祖父以妻子的三百嫁妝銀子,開創了他的商業傳奇,據說鼎盛時期,十戶人家吃的鹽,就有一戶是沈家的。曾祖父重情義,不二色,和妻子畢生只有一女沈梅,即後來的沈老太太。
沈梅自幼做男孩教養,跟著父親周南闖北經商,曾祖父捨不得畢生產業改姓他人,早就定下給沈梅招個贅婿,從改善家族基因出發,剛開始相中了一個相貌清秀的落魄秀才,結果入贅三年,秀才開始找到真愛了,是秦淮河的頭牌,還大著肚子找上門來叫沈梅姐姐。
沈梅親手將秀才打出來,成全這一對真愛,曾祖父吸取教訓,招下一個贅婿就務實許多,從手下挑了個青年能幹的掌櫃,姓崔,入贅後當然改姓沈了,這便是沈今竹的祖父。也由此開始了沈家女兒婚姻多波折的怪圈。
作者有話要說: 沈老太太是掌門立戶的獨女,跟著這樣的長輩長大,沈今竹的見識和個性肯定與一般女子不同,在老太太的影響下,沈家晚輩女性的性格大多比較堅韌。
圖為沈佩蘭衣領上金鑲寶蜂趕菊紐扣,好像是定陵的東西。中國古代金銀首飾都灰常精緻,就是寶石的切割讓我至今都不解,究竟是切割工藝不行,還是古人對寶石的審美就是努力保留寶石的原樣?有懂行的讀者能幫忙解釋一下不?朝聞道夕死可矣,不想每次看到鑲寶的首飾就糾結這個問題啊。
☆、換門庭詠蘭誤終身,步青雲佩蘭嫁豪門
新贅婿的表現將以前的酸秀才甩過幾條街去,尤其是傳宗接代方面,沈梅三年無訊息,招了新贅婿第一年就生了沈大爺,五年抱倆,七年生大女兒沈詠蘭。曾祖父在見到沈今竹的父親,沈二爺五歲成詩的逆天表現後,興奮的去陰間找通房丫頭出身的妻子報喜去了。
沈梅夫婦從鹽中抽手,開始做邊境和航海生意,夫妻同心,銀子賺的排山倒海般,但是夫妻兩個在最輝煌的時候退出了生意圈——一來是朝廷又颳起了海禁的風聲,這海禁開了又禁不止一次了,航海貿易前途未卜,二來他們發現兩個兒子都是讀書的料,尤其是二兒子,記憶力驚人,有神童之譽,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前途,也為了追求家族地位上的提升,沈家陸續將生意轉走,急流勇退,決心轉換門庭。
沈大爺二十五歲中舉,兩次春闈不第後,開始入仕做官,官聲清明,後在福州任典史時抗擊倭奴殉國,皇上下旨加品一級追封沈大爺、並赦封了繼室沈大夫人七品儒人誥命、沈母六品安人誥命,追封原配六品安人;追封賣油郎高祖、鹽商曾祖六品官,蔭嗣子沈大少爺入國子監,只有沈父因是贅婿,不在封賞之列。
沈二爺十二歲中秀才,二十歲秋闈時將南直隸解元收入囊中,名震江南,次年春闈順利得中二甲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前程似錦。
兩個哥哥改變了家族門庭,沈家兩位小姐沈詠蘭和沈佩蘭的婚事也更上一層樓,沈詠蘭年長,先說了親事,是一位三十出頭的新科劉姓進士,荊州人氏,沒能入選翰林,分到了南京太常寺。沈老太太一來看中他年紀輕,前程遠大——考中進士平均年齡是四十多歲,這位算是年輕的了,二來看中他家人口簡單——簡單到孤身一人,因為四年前此人家鄉遭遇瘟疫,父母妻子子女親人等死了一戶口本,整個村裡都沒有活口。
沈老太太覺得大女兒性子耿直倔強,不適合過大家族複雜生活,和夫婿關起門過小日子剛剛好。而且小夫妻以後就在南京,她眼皮子底下還能委屈了大女兒?半年後兩人成婚,夫唱婦隨,日子過的蜜裡調油,大女兒比婚前還容光四射、笑容開朗,沈老太太甚覺得自己給女兒找了好歸宿,有誰知道,三個月後,大女兒會從天堂墜落到地獄。
一個面目憔悴的婦人站在新婚夫婦大門前徘徊,身邊還有一雙衣衫破舊、縫洗的乾乾淨淨的兒女緊緊抓著婦人的衣襟,劉大人正欲出門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