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了朱雀橋,穿過鈔庫街便是善和坊,第二個巷口就是烏衣巷了,沈家大宅就在這個巷子裡。
唐劉禹錫有詩云:“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的就是這個烏衣巷了,晉朝時王、謝兩個能左右朝政的大家族就住在烏衣巷裡,後來王謝二家被碾壓在歷史巨輪下,烏衣巷也成為野草叢生的荒坡。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將城南原住民遷往雲南,江北等地,從全國召集工匠和富商居住,十幾萬戶手藝人、一萬四千三百戶富戶加上他們的家屬約百萬人住在城南十八坊中。以聚寶門大街為分界線,西邊是工匠坊、氈匠坊、銀作坊、弓箭坊等,東邊是織錦一坊、二坊、三坊等,其中烏衣巷所在的善和坊基本都是富戶們的豪宅。
時過境遷,距離太【祖爺建國已有兩百年,南京城城北多軍營,城中多高官勳貴世家,城南多平民富商,城西是皇宮中央六部等衙門的大體格局只有個別處有變化。
烏衣巷第一戶人家就是沈家宅子,沈家第一代和第二代人皆從商,居所不定,從第三代定居烏衣巷,並開始讀書入仕,沈大爺是舉人,在福州做官時抗擊倭奴殉國。今竹的父親沈二爺少時有神童之譽,二十出頭就中了進士,入了翰林,目前在鴻臚寺任右少卿,從五品的京官。沈三爺不愛讀書,花錢捐了個官身,開鋪做買賣。三兄弟在父親過世後由母親做主分了家,如今沈老太太和長房的兒孫們住在烏衣巷老宅,沈二爺一家除了沈今竹都住在京城,沈三爺的家室在南京城城西八府塘。
因二天前剛辦了喜事——沈家長房二小姐沈韻竹出嫁,沈家新漆了朱門,一清早將烏衣巷清掃的乾乾淨淨,灑了清水,大門敞開,一卷卷紅毯從大門直鋪到正堂,正堂六個青花大缸裡冰塊堆成小山,清涼宜人,沈家人在此等候新嫁娘歸寧。
一個才留頭的紅衣小丫鬟匆匆小跑而來,被門檻絆了一趔趄,順勢跪地說道:“老太太,三——三爺回來啦。”
坐在大堂中間黃花梨三彎如意腿羅漢床上的沈老太太忙擱下茶盞,問道:“四丫頭呢?”
小丫鬟笑道:“都來了,四小姐瞧著長高了不少呢。”
坐在右邊第二張黃花梨玫瑰椅上,穿著大紅十樣錦妝花褙子的當家主母沈大少奶奶王氏笑道:“今天是個好日子呢,韻竹歸寧、三叔即將喜得貴子、今竹平安回家,咱們家要三喜臨門了。”
“阿彌陀佛。”心中一塊石頭落地,平素不信神佛的沈老太太不禁唸了一聲佛,聲音有些微顫道:“快叫他們進來。”
話音未落,今竹提著一籃子梔子花飛奔到沈老太太跟前,叫道:“祖母!我回來了啦!”
眾人只見一個黑瘦、散發著一股鹹魚味和梔子清香的女童趴在沈老太太膝下,幾個晚輩詫異驚奇的忙站起來問禮,叫“四姑姑好。”
這時沈三爺也跟著進來,他的兩女一子上前問父親安好,沈三爺點點頭,跪在沈老太太跟前問安。 在海船上待了快一個月,身上也是一股鹹魚味。
沈大少奶奶起身行禮道:“三叔回來了。”還使了個眼色命下人點燃香爐燻一燻正堂,待會新人來拜親戚,聞著異味就不太好了。
沈老太太一手憐惜的磨蹭著今竹的小臉,一手指著跪地的沈三爺道:“這是怎麼回事,今竹曬的像桃葉渡挑擔子的崑崙奴?去年走的時候小胳膊小腿藕節似的,現在瘦的小臉就巴掌大了?你二哥二嫂是怎麼養閨女的?一路上你是怎麼照顧侄女的?”
去年我送她去京城的時候還是個發麵白饅頭啊!二哥二嫂把胖閨女養成瘦皮猴我怎麼知道?!回來時這熊孩子天天趴在甲板傻樂看海豚追船、曬成崑崙奴我根本攔不住啊!沈三爺心中唱起了竇娥冤,嘴裡卻道:“都是兒子的錯,請老太太責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