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孔氏雖然在朝鮮國出生,但是大明話說的很流利,一應教養都是曲阜過去的老嬤嬤,所以交流起來毫無隔閡,原本朝鮮國用的文字就是漢字,她的母族貴為朝鮮國的兩班領軍人物,所以心氣還是很高的。可是和父親到大明,她還是感覺到了自己是井底之蛙了,她以前覺得自家多麼豪富、朝鮮王宮是多麼的壯麗莊嚴,可是她住進曲阜衍聖公府祭拜祖先,才發現僅僅一個國公府就是朝鮮王宮的數倍,其雕欄畫棟也更甚一籌,自家引以為傲的豪宅居然和大明鄉下大地主的院落差不多。

怪不得父親寧可拋棄富貴也要回大明認祖歸宗!原來差距如此之大啊,孔氏跟隨父親在大明遊歷了三年,深感震撼,如今嫁給了沈義然,住在詩文當中經常提到的烏衣巷,“烏衣巷口夕陽斜”,這裡曾經是舊時王謝貴族住的地方呢。新婚後,孔氏饒有興致的遊著自家的園子,腦中充滿著兩晉時的幻想。

這一日王氏帶著孔氏早早去了雞鳴寺上香,雞鳴寺在城北雞鳴山,很是遙遠,妯娌倆在馬車裡說體己話,聊著聊著,說到了孔氏父親是否要續絃的問題。

孔氏坦言道:“家父的事情我也不清楚,八成不會續娶吧,潛心在國子監做學問,以前聽爹爹和衍聖公聊過,有打算在曲阜老家過繼一個兒子繼承香火,衍聖公說暫時不急,等到了五十多歲再提過繼之事。”

王氏笑道:“你別怪嫂子手伸的遠,實則經常有人來我這裡打聽,你爹爹四十不到,看起來很年輕,不少人家看中他做女婿。”

孔氏忙說道:“那裡會呢,我出嫁之後,家裡就更冷清了,我也希望有個人能陪在他身邊,添個一男半女的也好。那時衍聖公也是說爹爹還年輕,這時候過繼嗣子,將來若有了自己的兒子,這嗣子地位就尷尬了,開祠堂改族譜挺麻煩的,所以孔家族人一般不願意把孩子過繼給太年輕的家裡。”

王氏說道:“這倒也是,這孩子還是自家養的比較親。所以說子嗣是頭等大事,今日帶你去雞鳴寺,就是幫你求子的。雞鳴寺很靈驗,我的大哥兒,還有這個胖孫子,都是去雞鳴寺燒香之後有的,可見菩薩保佑了。”

到底是新嫁娘,面皮薄。孔氏雙頰一紅,低頭不語。沈家大房每年都捐不少香火錢給雞鳴寺,因此知客僧很殷勤的招呼了這對妯娌,在靜室稍作休息後,王氏駕輕就熟的拉著孔氏去了觀音殿求子,孔氏求得上上籤,還得了一本《觀音菩薩普門品》回靜室焚香抄寫,以示虔誠。王氏則逢殿必進、逢佛必拜,為家人祈福。

午後妯娌倆坐車回烏衣巷,路上孔氏見王氏面有彷徨之色,像是靈魂出竅的樣子,便關切問道:“大嫂怎麼了?那裡不舒服?”

孔氏連續問了兩次,王氏才如夢初醒似的啊了一聲,揉了揉太陽穴說道:“或許是拜佛累的,山路有些顛簸,有些頭暈。”

孔氏說道:“這馬車挺寬敞的,大嫂快躺下歇一歇,我坐在旁邊就成。”王氏沒有推辭,面對車廂雕花板壁躺下,一閉上眼睛,就回想起在寺廟的那一幕:她剛從藥王殿出來,走在青石板的路上,從旁邊過道走過來一個穿著半舊玄色道袍、臉面無須的香客,她覺得面熟,就是想不起是誰,只是對方是男子,她也不能追過去細看人家,行了幾步,這張臉和腦中沉睡多年的一個少年的臉開始重合了。

王氏如遭雷擊,她趕緊回頭去看,已經和那個香客足足有十步左右的距離了,王氏低聲叫道:“戴瑜!”

香客腳步好像停了一下,而後步伐如常往前走。王氏看著那人的背景,鬼使神差的追了上去,走到一個拐角,來到十字路口處,驀地失去了香客的蹤跡。王氏不知該走那條路,她失魂落魄的往前走,一直走到了路的盡頭,碰到了寺廟高大的黃牆,她低頭看見自己的衣襟溼透,眼睛刺癢難忍,取了荷包裡的菱花小鏡一照,才發現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