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海澄到京城相隔遙遠,孫秀的急信八百里加急在驛站間傳遞,到京城已經是臘月二十七,朝廷即將封印過年,訊息傳到紫禁城時,安泰帝正在和美麗的新後努力造人。寒冬臘月,龍床之上卻是春色無邊。皇后溫柔賢惠、顏色也是極好,加上安泰帝渴望儘快生一個嫡子,所以皇后進宮之後,幾乎是夜夜承歡,獨寵後宮。除了翊坤宮的林淑妃母憑子貴,能分得一絲寵愛之外,宮裡其餘的嬪妃已經許久沒有見過君王面了。

只是很可惜,新後進宮快半年了,頻繁的寵幸並沒有使得她的肚皮隆起,安泰帝有些著急了,在得知皇后月事到來後屢屢失望,皇后更加著急,時常宣太醫問診,要太醫開些助孕的藥物,太醫說皇后身體健康,此事不能著急,越急越不來,皇后怒道,繁衍子嗣是本宮的責任,如何不急?民間都有助孕的偏方,為何堂堂太醫院就沒有?太醫勸解不得,只得開了些太平方子吃著。

這一日,皇后葵水已經乾淨了,又開始了造人計劃,她美豔動人,而且在榻上不似尋常嬪妃嬌羞矜持,她熱情似火,一個眼神、一聲嬌喘就能使得安泰帝動情,真是絕世尤物,龍床上酣戰正歡呢,小內侍怯生生的隔著金黃色的帳子說道:“皇上,有要緊的訊息從南邊傳來。”

☆、第172章 順王歸掀起大風浪,大朝會群臣來朝鬥

安泰一年,臘月二十八,快要過年了,廷議上基本都說些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吉祥話,甚少有人不識像的提出些尖銳的話題惹起爭論。只是今日是例外,群臣在下面打起了眉眼官司,互相使眼色詢問試探,就是沒有人開口說話。能加入早朝廷議的都是老狐狸或者小狐狸,順王奇蹟般的回來了,還全須全尾的活著,據傳使團和順王到達海澄縣時,孫縣令在碼頭跪拜迎接,鞭炮鑼鼓震天響,縣城萬人空巷,夾道歡呼使團和順王歸來。

還傳順王進城之日,沒有乘轎騎馬,一路步行前進到驛站,所行之處,百姓官員在道路兩邊跪拜哭泣,順王還時不時上前安慰之,還將百姓獻的財帛等物送給老弱婦孺之輩。順王此時就停留在海澄縣靜候,江南官員和讀書人聞之,紛紛驅車赴海澄拜見順王,致使海澄縣客棧爆滿,夜間連飯桌、柴房都睡著人,還有許多無知百姓將順王行走的道路上的塵土掃起來,當寶貝似的裝在瓷瓶裡,說這些泥土沾染上了“龍氣”,放在家裡可以鎮宅,邪祟不侵……

如果順王和使團在海上、甚至在預先安排好的廣州驛站裡,安泰帝都有機會這些人群滅,掩蓋真相,栽贓給海寇、土匪、或者海難,可是現在一切都超出了他的掌控——他總不能把整個海澄、或者小半個南直隸的官民全部滅口吧?

龍座前面的香爐吐著陣陣暖香,炭盆也燒得火熱,卻難以驅散安泰帝心中的冰冷,登基一年多了,他仁政愛民、幾乎是日以繼夜的履行皇帝的職責,自認為比不務正業的哥哥強多了,群臣們也都說他仁德,本以為已經是鐵桶江山了,可是哥哥一回來,他就發現大臣和百姓們都變了臉。

恭順和歌功頌德之聲不見了,連朝政都不議論了,各懷鬼胎的互相試探,擠眉弄眼,誰都不想當出頭椽子議論如何處理順王之事,就等著安泰帝自己先開口。安泰帝面無表情的坐在龍椅上,內心卻比一年前剛坐在這個位置,大明面臨著海岸城市被紅毛番和倭寇圍攻、西北韃靼人大軍壓境,雙面受敵,社稷不穩時還要惶恐不安。

到了今日,他才發現自己很可能成為“為人做嫁衣”的悲劇繡娘,哥哥餘威尚存啊!安泰帝相信,此時他如果提出要還政給哥哥,這些大臣們還有百姓們絕大多數都是支援的,因為哥哥佔著嫡長的優勢,又在位多年,甭管他曾經有多麼荒唐,單憑這兩點,就足夠他再次登基了。

不,我絕對不能有半點讓步!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了,一個當過皇帝的弟弟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