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關鍵因素,因此生育顯得格外重要,人們看到青春年少的美少女,總是會想給她配一個丈夫。看到年輕有為的少年,總是想著他一定需要一個妻子,這種下意識的反應就像餓了要吃飯,累了要睡覺一樣天經地義,在那個年代,生育是本能,更是責任和義務。無論東西方的農耕文明,都是一樣的想法,簡.奧斯丁筆下的英倫鄉村也是如此,她在《傲慢與偏見》中寫道,“凡是有錢的單身漢,都想娶一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而且這種潛意識的影響已經融進了骨子裡頭,即使現在人類社會已經從工業文明進化到了知識文明,頭腦成為最主要的謀生手段,女人在體力上劣勢可以透過知識彌補,機器代替了勞動力,思想的解放,尤其是透明的“小雨傘”讓婚姻和生育不再是滿足生理需求的必要條件和結果。生育不再是必須的、唯一的選擇。但即使如此,大部分人還是和千年前農耕文明時代的祖先們的思想一樣:必須結婚,必須生育,哪怕婚姻不幸呢,離婚總比一輩子不結婚更能融入這個社會,不會被邊緣化,不會遭受那麼多的非議。選擇單身或者不要孩子,需要強大內心和錢包。
只要超脫了世俗的方外之人,人們才會放棄對生育的要求,比如出家的和尚或者尼姑,除此以外,只要人還在紅塵之中,都肩負著婚姻和生育的責任。沈今竹身處在農耕文明時代,若是執意不肯結婚生育,這種行為是不可能被容忍的,內心再強大,金錢再多,她的祖母最後選擇了招贅婿的方式來和世俗達成妥協。沈今竹身為遊擊將軍,人們議論最多的不是她的傳奇歷險,而是她定親了沒有,或者何時招贅。
連慶豐帝都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朕偌大的江山,有無數好男人,你就挑不出一個當丈夫?快點告訴朕,朕可以為你賜婚,自己早點下手,別等著別人替你決定,太后這幾日都問起過你的婚事,還有意無意提到朕的外祖家幾個青年才俊,不是朕自謙,朕的外祖家還真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
沈今竹絕非溫柔和順之人,但是她也有她的長處,娶了她會給家族帶來政治和金錢上的好處,京城盯上游擊將軍的人家不在少數。沈今竹對婚姻的憧憬和期待早在三年前大報恩寺九層琉璃塔獨坐的那個雪夜裡破碎了,但是也絕對不會自暴自棄,為了堵天下悠悠之口而胡亂找個人家嫁了;出家當尼姑或者道姑?這也不可行,因為她不能放棄日月商行的生意,況且還不能吃肉,這也太自虐了。
先拖一拖再說,緩兵之計。沈今竹呵呵笑道:“等林鳳他們的船隻到了天津港,我就順道乘船去海澄縣了,三個月沒碰到賬冊,微臣手心癢癢,商行一堆事等著,當忙完一陣再說吧。”
慶豐帝好玩樂,但他又不傻,能玩出那麼多名堂來,也是需要智商的,如何聽不出沈今竹話裡的推脫之意呢,不過他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說自己外祖家是為了拋磚,目的是為了引出外甥曹核這塊玉來,“朕平日是最不喜歡賜婚當紅娘,今後小夫妻日子過的好就罷了,過不到一出去,這種賜婚又不能和離,真是造孽喲。不過這次朕倒是覺得有一人和遊擊將軍十分相配,若不說出來,白白的錯過了,朕恐怕要嘆息一生。”
慶豐帝就是這點好,很少剛愎自用,亂點鴛鴦譜,一道聖旨下去,從或者不從都要接旨謝恩,他能這樣迂迴的試探沈今竹的意思,已是很難得了。沈今竹目光一黯,直言說道:“相配也好,錯過也罷,微臣已經經歷過一次了,覺得寒冷徹骨,沒有勇氣再折騰一次。人生苦短,韶華易逝,微臣打算用青春之年換取心中未盡的事業,看見日月商行的銅錢旗幟在整個航海線路上飄揚。愛情和婚姻與微臣而言,已經是可有可無了,微臣也不願意從事業中勻出精力來結婚生育——起碼現在沒有這個想法,微臣一年到頭都很忙碌,孕育生命需要時間和精力,生下來之後要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