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麼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把硫磺運進來?”
老經紀笑道:“聽你的口音,是北方的商人吧,對海禁一事不瞭解,也情有可原。其實我大明的海禁早就是廢紙一張了,只要賄賂市舶司的官員和太監,什麼船不能靠港、什麼貨物運不進來?遠的不說,你就看看這家榻房的倉庫,裡頭有多少海外的東西等著售賣?呵呵,這世上有兩樣東西是朝廷乃至皇帝都管不了的。第一是做夢,第二就是銀子,只要有利可圖,有錢能使鬼推磨嘛。”
☆、第82章 老經紀引爆兩大案,小美女追債荼蘼架
提到海禁,老經紀很是感慨,說道:“實不相瞞,老朽是蘇州太倉縣劉家港人,老朽祖上曾經是小海商,那真是個好時候啊,每年只需幾條船的貿易,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哪怕朝廷十抽一的抽稅也是願意的,後來從先帝爺開始海禁,家道中落,眼瞅著購置的大海船在港口爛成朽木,只能劈了當柴燒,不止我們本分的海商人家遭殃,連帶著整個劉家港都沒落了……”
劉家港,有天然絕佳的港口,從元朝開始,這裡出了諸多的航海家和商人,當地造船業就興起,四處都是造船廠,還有鍊鐵業,海船用的鐵錨從幾十斤到幾千斤都有,在太【祖爺建國之初,天下賦稅十之一二出自蘇州府,而蘇州府的賦稅十之一二出自太倉,劉家港功不可沒。
蘇湖熟,天下足,江南富庶之地的糧食也大多儲在劉家港的倉庫裡,此處有天下糧倉的美譽,而遷都北京之後,北地糧食不足以供養新遷入的官民還有龐大的軍隊,漕運就更加重要了,秋糧成熟收割時,從劉家港北上的糧船幾乎是晝夜不休。
劉家港的繁盛在鄭和由此下西洋時到了極點,海禁之後開始逐漸衰敗,後來海禁不停的開了禁,禁了開,或許是天要滅劉家港,這裡的海港慢慢變淺,大船無法在此處停泊,劉家港卻再無崛起之日了。隨著南邊吳淞上海縣海港碼頭的崛起,這裡不僅僅是沒落了,而且是倭寇出沒最頻繁的地區,這個老經紀家裡不願過擔驚受怕的生活,便舉家從劉家港遷到了揚州府,都一把年紀了,還要出來在榻房當經紀養家餬口。
說到傷心處,老經紀老淚縱橫,嘆道:“唉,往事不堪回首,承蒙各位經紀同行的照顧,老朽一家放在揚州有立足之地。如今劉家港的百姓要麼和倭寇同流合汙,四處流竄作亂,做那傷天害理之事,要麼就困在當地勉強務農餬口,造船、鍊鐵、航海早就廢弛了,其實海禁能捆住的是我們這些遵紀守法的普通商人的手腳而已,那些本錢大的,手眼通天的大海商還是有各種法子做海航貿易,本該交給朝廷的稅銀都進了太監和官員們的腰包。”
“我也是經常看朝廷邸報的,每年朝廷都為了延續海禁和開海禁吵得不可開交!你們說說,他們都得了好處,當然是希望繼續海禁了,因為一旦開了海禁,海商的走私貿易就合法了,分出利潤來交稅銀,不需要給太監和官員們賄賂,這些大人物們油頭都沒了,當然嚷嚷著海禁不可廢除。”
慶豐帝一聽說有賄賂,忙問道:“老丈,那市舶司的官員和太監每年能得多少賄賂?”
老經紀伸出了三個手指頭,慶豐帝猜道:“三十萬?”
“三十萬都不夠打發太監手底下的小公公。”老經紀哈哈大笑,“你可以大膽一點猜。”
慶豐帝獅子大開口,“三千萬?”暗想朕勞心勞力蒐羅好幾年的私房錢才勉強湊成這個數呢。這些人一年就能得了。
“是貨物價值的三成,何止三千萬呢。”老經紀笑道:“這幾乎是行規了,官商勾結,這商人八成鬥不過官員。碰上刮錢刮的厲害的,三成都填不飽呢,那市舶司的太監獅子大開口要五成的,您也得乖乖把銀票送出去。想當年沒有海禁的時候,交稅也不過是十抽一,都說苛政猛於虎,其實太監官員們比苛政更可怕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