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好,人口又多,單靠種田養活不了那些人,基本是靠著造船等手工業、還有航海貿易過活,很是繁華了一陣子,結果海禁總是反反覆覆,開的少,禁的多,這劉家港就漸漸衰敗了。有的流落在外謀生,有好吃懶做、走投無路的乾脆當了土匪,和倭寇一起禍害鄉民。表姐夫說的對,十倭九寇,狼狽為奸,倭人就是狼,這寇就是狽,他們攪合在一起,今日搶這裡,明日搶那裡,清剿乾淨了,隔月春風吹又生,越剿越多,不知何時才是頭呢。”
智百戶也點頭說道:“沈小姐說的有理,我這兩年在南直隸沿海各地剿倭寇,也略有心得,倭寇之亂,的確是源於海禁,那些助倭為虐的寇,大部分都是本地失去土地和作坊的無業鄉民。只是我等小卒無力去改變海禁這一大局,也無心憐憫這些手上沾有我大明人鮮血的本地人——你們都是沒親眼看見,他們殺起自己人來,那窮兇極惡比倭國人不差什麼。我是軍人,天職就是殺敵,侵犯我大明國土的、殺我大明百姓的,不管是什麼人,雖遠必誅、雖親必誅!有惡必誅!”
智百戶說的斬釘截鐵,方才見貴人長官的侷促拘謹之色全無,秀氣的面龐上殺氣畢現,他身形雖然不如朱希林雄偉,但是在說話的那一瞬間,那股威壓之勢遠遠蓋過了比他高一頭的朱希林,許多年後,朱希林回憶起初見後來被封為平倭侯的智官,不禁讚道:“我見平倭侯,方知人不可貌相,不可以出身論英雄。天下英雄,我最佩服平倭侯。”
沈三爺看著恩人智百戶的目光,就像看著自己的男神似的,激動的落下淚來,“我大明有智百戶這樣的軍人,何愁倭寇不除!智百戶若早生二十年,我大哥那年何以會孤木難支,他不過是個不通軍事的文臣,挽起袖子和倭寇拼到力竭,身中十幾刀才倒下,最後連脊椎都被倭寇縱馬踏斷了,如此壯烈殉國!可憐那時我大嫂尚在孕中,收斂遺體時哭的暈死過去,後來生下遺腹女,沒出月子就跟著去了,當年我才十來歲,抱著襁褓中哭泣的二侄女,親眼見母親一夜白頭!”
沈三爺快要四十歲的人了,被智百戶引的回憶起了往事,嗚嗚咽咽像個孩子似的哭個不停,在一旁唱戲助興的伶人瞧著氣氛不對,也識相的停了簫管琴瑟,琴師和粉墨登場扮杜麗娘的伶人靜悄悄的退下,和上門,下了樓去。
沈今竹從小就知道聽祖母將大伯抗擊倭寇殉國的事情,但是今晚聽沈三爺酒後吐真情,才知原來大伯死的如此慘烈。至今祖母沈老太太都儲存著那份記載了沈大爺事蹟的邸報,上頭寫著:“三月初六,倭寇兩千餘人,突至福州府古田縣,造竹樓三乘,置兩輪於左右,併力攻城,倭寇佯退,至此夜潛伏城下,裡應外合,城破,男女奔竄如蟻,相失子女金帛衣錦等不計其數,分守城樓箭臺皆卸甲拋戈而走,福州府典史沈仁宵率家奴護衛組織鄉勇迎戰倭寇,倭寇首領為紅衣騎白馬者,持雙刀衝擊甚銳,沈仁宵挺身獨鬥,負重傷而揮刀斬其馬腿,紅衣倭寇落馬裂頸而死,群寇失首,倭寇氣竭,始懼而退,古田倖免屠城。”
短短几行字,那時年幼的沈今竹那裡讀得出其中慘烈,今日聽沈三爺痛哭流涕的述說大伯父的死狀,也深受感動,本來是要過去勸慰三叔的,結果話到嘴邊說不出來,叔侄兩個竟然當場抱頭痛哭起來!
今夜畫風總是各種突變,好好的慶賀智官升遷會變成了悼念沈大爺的追思會。朱希林夫妻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勸解,朱希林兵法武功追妻都在行、而徐碧若是嬉笑怒罵在行,但兩口子都不知道怎麼安慰人;而智百戶也沒有想到他會引得這對叔侄如此失態,一時也傻了眼,不知如何撫慰沈氏叔侄。
外頭秋風秋雨更猛烈了,正好應景,叔侄兩個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場,正待抽抽噎噎收尾時,方才在此處唱《牡丹亭》扮演杜麗娘的伶人粉墨戲服敲門進來了,他盈盈一拜,說剛才唱戲時不慎將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