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第一功臣,兩人均賜葬鐘山,連家族的墓地都是鄰居。
只是曹國公府從第二代國公爺李景隆開始就榮耀不再,說來也怪,李景隆是建文帝舅公,長的又神似其父李文忠,據說才華武功也了得,但是無論別人如何舉薦,或者李景隆厚著臉皮自薦,建文帝就是不給李景隆任何帶兵的機會(本文建文帝是個穿,知道李景隆最大的優點就是——戰場上逃跑速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最終李景隆在酒色中鬱鬱而終,隨後兩代曹國公都無建樹,空有爵位而已。李家到了第五代曹國公——也就是太夫人父親發誓要重現祖輩的輝煌,放著安生日子不過,帶著家族數十個熱血青年去了西北邊塞,幾十年塞外風雪,第五代曹國公展現了祖宗李文忠的風采,登上了五軍都督府大都督的寶座,可惜天妒英才,第五代曹國公積勞成疾,死在任上,和他老祖宗一樣追封為“西寧王”,成為第二個配享太廟的李家人。
太夫人是西寧王的獨女,定親時西寧王正值壯年,位高權重,本來想的是魏國公府世鎮南直隸,兩家結親未免惹的君王猜疑,於是將女兒許給根本沒有承爵可能的么兒。
豈料那一代魏國公死後,禍起蕭牆,七兄弟上演精彩紛呈的奪嫡大戲,先是庶長子上京告御狀,說準備承襲的世子在孝期作惡,荒淫無恥,逼奸了自己的親表妹,震驚朝野,錦衣衛查證屬實,世子不僅丟了爵位,還被家族驅逐出去,在族譜上消了姓名,蹤影全無;然後庶長子屍體飄在秦淮河上,至今找不到兇手;幾兄弟互相指認對方是兇手,爭奪繼承權,家族也分了好幾派,各自為陣,搖旗吶喊。
只有年紀最小的么兒和當時還是新婦的太夫人宣佈退出競爭,在家族墓地附近結廬而居,為父親和後來被氣死的母親守墓。奪嫡之爭鬧的越來越大,皇上大怒:宵小之輩如何能鎮守南直隸如此重要之地,將兄弟幾個還有鬧的最兇的幾個族人全部投進詔獄拷問,南京北京兩地的錦衣衛傾巢出動徹查此案,結果是嫡出老二和庶出的幾個都不乾淨,嫡出老三無辜,論理爵位該戴在老三頭上,可老三在詔獄身子搞垮了,得了癆病,分分秒秒要把肺咳出來的節奏,老三的長子又只是剛留頭的小小少年,根本無法服眾、彈壓族人,更談不上鎮守南直隸了。
於是大家的目光轉移到早就搬離瞻園、在墓地周圍結廬而居的么兒,么兒此舉博得不少文臣們的讚許,說他純孝之人必定是忠心之輩,堪當大任。
也不知其中有沒有岳父的暗中幫襯,反正三年孝期過後,么兒繼承了魏國公爵位,太夫人夫貴妻榮,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國公夫人。兩口子夫妻同心,力挽狂瀾,恢復族學,重振家業,嚴肅家風,將這塊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吃的乾乾淨淨。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捲開始啦,我可以預測會有一大波留言砸下來嗎,o(n_n)o~
和這些名門歸女相比,沈今竹就是土鱉一個啦。
圖為沈今竹今日的肖像,舟就是按照這幅圖寫的,當然這裙子的樣式應該不是大紅遍地金,但是什麼,我也看不出來,還是書看的少了,見識有限啊,希望懂行的讀者指正一下。圖中明朝女孩的長相和沈今竹很像,都是寬額頭,肥耳垂,光頭小辮子,髮型太考驗顏值了。這種很像雲肩的披帛我是第一次在古畫中看見,大概只是在當時流行吧。
明朝文人袁枚第一次提出“時尚”這個詞,說的就是明朝流行的事務瞬息萬變,興起時萬人模仿,又很快淘汰,被新事務取代。恐怕畫中女童的打扮就是一時的時尚。
☆、第18章 敗家子逼走親兄弟,愣女婿炮轟老丈人
第五代曹國公無心插柳柳成蔭,本希望獨女能過上安逸平淡的小日子,沒曾想女兒成了金陵城地位最顯赫的誥命夫人。不過事無求全,曹國公養了個旺夫的好女兒,卻生了一個專職向他討債的混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