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京大屠殺,幹宋,任鳥飛,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上攻打周防和長門,想要徹底開啟日本的門戶。
李顯忠又分出一支偏師,由老將王稟率領,前去攻打四國島。
——如果乾軍能攻佔下四國島,就能從後面反攻險要的周防和長門。
總之,不論是南部乾軍的主力,還是偏師,只要有一路能取得勝利,日本在南面的門戶都將被開啟。
開戰僅二十多天,就能取得這麼大的戰果,說南路乾軍勢如破竹都不為過。
需要說明的是,開戰之初,為了以防萬一,李顯忠還設了另一道保險,也就是由北海水軍都統制李寶和大乾大將張憲,率領北路乾軍從日本北部地區登陸,然後從北向南打。
這裡其實出現了一些偏差。
按照原計劃,李寶和張憲應該是在日本的奧羽地區搶灘登陸的。
可由於一場始料未及的颱風突然出現,使得北海水軍向北偏航了一些,最後北路乾軍不得不在蝦夷地(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登陸。
這個時代的蝦夷地,還不是日本的一部分,它上面住的是阿伊努族人,他們極為落後,茹毛飲血,而且又被當地土著割據成一個個小勢力。
見有外敵入侵,蝦夷地的各個小勢力,前仆後繼的向乾軍發起進攻。
這樣的戰爭,毫無懸念可言。
過程完全可以參考歐洲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戰爭,所以過程就不詳細敘述了。
不過對於乾軍而言,真正的麻煩,並不是戰爭,而是路途和語言的不熟。
毫不誇張的說,張憲他們幾乎是翻遍了蝦夷地,才找到了一個稍微懂點漢語的日本武士。
在這個日本武士的帶領下,北路乾軍水陸進向南推進。
數日後,北路乾軍渡過津輕海峽,在出羽國登陸。
此時的奧羽地區,其實也是由日本朝廷征服之前的舊土著割據自治,類似於後世的殖民地,在文明程度上,奧羽地區也就比蝦夷地稍稍強一點點。
北路乾軍在奧羽地區這裡完全領略到了原始社會的“淳樸風情”,地廣人稀、刀耕火種、野獸出沒,連一座稍微像樣的城市都找不出來,形象一點說,這裡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還不如崛起前的女真人。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日本文明的誕生都已經是公元二世紀的事了。
而日本朝廷的雛形更是直到六世紀才形成。
平安時代則是開始於九世紀。
因此,哪怕有中原天朝向日本大力輸入中原文化,想要日本人這麼快就從一個個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坐火箭直接進入統一的封建國家階段,也實在是有點兒強人所難。
試想象一下,夏朝的中國大致上應該是一副什麼模樣,就不會覺得這個時代的日本社會發展遲緩了。
更何況,雖然國家尚未真正統一,但統治日本的貴族公卿們卻已經早早地腐朽了。
他們放著開疆拓土、富國強兵的重任不管,一門心思地寄情山水,燒香拜佛,吟誦詩歌,鑽研書法,陶冶情操。
因此,此時的日本,是一個上下完全脫節的畸形社會,唯一的文明城市就是京都,其餘地方全都是邊窮地區。
而日後那座繁華大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在現在的日本人的觀念中,就跟我們後世中國人印象裡的大西北差不多,在那裡崛起的幾家武士名門,最早其實都是京都公卿們打發過去鞏固邊疆的生產建設兵團。
這些可憐的日本武士,必須一邊辛苦地抵禦分裂主義恐怖分子(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蝦夷人之類)的襲擊,一邊還要開墾土地種水稻自給自足,條件極為艱難。
至於被派到這裡擔任國司之類職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的援助大西北的幹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