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六章 三年橫掃草原,二十年橫掃世界,幹宋,任鳥飛,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存有些迫不及待地對李想說:“快跟朕說一說此槍的效能如何?”

李想立即如數家珍一般說道:“此槍有效射程可達三百二十步,我等曾取一百名訓練十日的火槍手試驗,在三百步以外可十中二三,二百步可十中三四,一百步可十中五六,五十步可十中七八,二十五步十中八九,十步內全中……”

李想又跟李存彙報了不少他們研發出來的燧發槍的資料。

像訓練十日的將士,一分鐘可以射三到四槍——主要是填彈太浪費時間了。

還有燧發槍在兩百五十步內可以破皮甲、一百五十步以內可以破鎖子甲,一百步以內可以破板甲。

這個資料跟優秀的弓手相比,其實並不佔什麼優勢。

如果單從射速上來看,這燧發槍還不如弓箭的射速。

不過,一個好的弓手,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才能培養出來。

而一個槍手,也就需要訓練幾天時間,就可以拿著槍去上戰場。

另外,射速不行,還可以在戰術上彌補。

比如,李存可以讓裝備有燧發槍的將士排成兩排,甚至是排成三排,然後第一排完成齊射後,再由第二排進行齊射,之後再由第三排進行齊射,而射擊完的將士,就退到後面開始裝填彈藥,三排將士輪流發射,這樣一來,射速肯定不會在弓箭之下。

如果擁有上億人口的大乾王朝能夠大量裝備上這種燧發槍,李存有信心,三年橫掃草原,二十年橫掃世界。

很快,李存就看到了錢貴妃、李想等人研發出來的燧發槍。

此槍一共有三種型別。

第一種是步兵型,槍托長五十厘米,槍管長八十五厘米,並配有李存特意交代的一把一尺長的刺刀。

第二種是短槍管步槍型,槍托長三十五厘米,槍管長七十厘米,也配有一尺長的刺刀。

第三種是騎兵槍型,槍托長三十五厘米,槍管長五十厘米,沒有配刺刀。

李存讓自己的親衛頭領趙鐵頭(趙憨兒的次子)、吳拱(吳玠的長子。還有一說,吳拱本是吳玠之父吳扆與婢女所生的庶子,因吳扆懼怕妻子吳玠、吳璘的母親劉氏,於是讓吳玠養吳拱為子。)、翟琮(翟興之子)、翟亮(翟進之子)、韓亮(韓世忠長子)等來測試這三種燧發槍的威力。

李想親自給趙鐵頭等人講述燧發槍的使用方法。

在李想的講述下,射擊步驟大約有倒藥、裝藥、壓火、裝彈、射擊等步驟……

趙鐵頭等人按照李想的指導,從他們剛背上的彈藥袋裡取出紙殼彈,用嘴咬開,把一部分顆粒狀黑火藥倒在底火盤上,然後把剩下的火藥和彈丸一起倒進槍管,之後用一個推彈杆把彈丸推到位。

別看這種裝彈方式也挺繁瑣的,但這跟歷史上相比其實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

要知道,歷史上,早期的火槍,所使用的火藥,根本就沒固定的量,火藥放得多與少,全憑火槍手的經驗。

這就導致,歷史上,早期的火槍極為容易炸膛,然後炸傷、甚至炸死火槍手,有時候連火槍手的同夥都會受到連累。

而這種由李存提出來的紙彈殼,其中的火藥配比是最科學的固定量,可以有效的避免炸膛。

甚至就連那個彈藥袋都是李存提出來的。

每個彈藥袋中揹著裝有紙彈殼也就是紙筒定裝火藥五十三個——這個數字是李存根據歷史上的戚家軍的裝備規定的,別問李存為什麼是五十三個,李存也不知道原因,他只知道,戚家軍嚴格遵守這個數字,肯定有其原因。

“砰!”

“砰!”

“砰!”

“……”

趙鐵頭等人一通射擊過後,李存將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進擊的大明鐵騎

省墨

幹宋

任鳥飛

我生活在初唐

江中小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