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八章 趙桓: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幹宋,任鳥飛,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經不行了。
但為了報答趙桓的知遇之恩,种師道一直忍著病痛為趙桓謀劃和奔走。
也正是因為這段時間日夜操勞沒有好好修養,种師道的病情進一步加重,甚至多次昏迷不醒。
趙桓聽說此事了之後,下詔讓种師道不要再北上了,快點回東京汴梁城治病。
雖然种師道的身體越來越差,但他對形勢把握得卻越來越透徹。
种師道料定李存必定還會伐宋,而且這次會傾全國之力來伐宋,所以他拖著病重的身體給趙桓上了最後一道奏章:
“大乾皇帝頃邀犒軍之資安然歸去,今若復來,是必舉國入寇,鋒銳不可當。臣前計不聽,青、滄、衛、滑既不宿兵,無籬藩之助。欲乞大駕幸長安,以避其鋒。至於守禦攻戰,責在將帥,戰鬥事非萬乘所宜任也。”
按說,种師道這位忠肝義膽的老臣在彌留之際泣血給趙桓的建議,趙桓但凡是長點腦子,怎麼都應該聽其建議行事。
然而,不少趙宋王朝的大臣都認為,种師道這是膽怯了,對种師道的建議不以為然。
——此時,環繞在趙桓周圍的一眾大臣,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他們其實對當前局勢都缺乏最起碼的認識與判斷,雖然他們主觀上也想保住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然而客觀上他們卻都在一步步地將趙宋王朝推向萬丈深淵。
關鍵,趙桓這個皇帝,竟然選擇相信這些只知勾心鬥角的人,不選擇相信种師道這樣軍事經驗豐富的老臣,關鍵,趙桓君臣要是懂軍事也就算了,他們還對軍事一點都不瞭解。
在這方面,趙桓君臣甚至都不如蔡攸、李邦彥、白時中,他們幾個在面對這種國防大事的時候,還知道將童貫拉到身邊一塊商量對策,哪像趙桓君臣,自己不懂,還不願意聽懂的人出的良策。
十月十日天寧節這天,也就是趙佶生日這天,已經被趙桓囚禁起來了六個多月的趙佶,斟滿一杯酒自己先一飲而盡,然後又斟滿一杯讓趙桓喝下,趙桓卻在耿南仲的提醒下沒喝,趙佶因此傷心欲絕,號哭入宮,然後趙佶和趙桓兩父子大有老死不相往來之勢。
可趙佶在氣過了之後,還是不能放著趙宋王朝近二百年的江山社稷和他自己的老命不管。
憑藉著其豐富的執政經驗,趙佶斷定,李存肯定會再次率軍南下。
所以,趙佶選擇原諒趙桓這個大孝子,至少是表面上原諒趙桓這個大孝子,然後給趙桓寫信,建議跟趙桓一塊逃去長安。
為了討好趙桓這個大孝子,趙佶每次給趙桓這個大孝子寫信時都自稱“老拙”,稱趙桓為“陛下”,明確他們父子之間的君臣身份。
趙佶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趙桓這個大孝子明白,他無意跟趙桓爭奪這個皇帝之位,他對皇帝之位也不感興趣,希望他們父子可以放下猜忌,齊心協力保住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保住他們父子的小命。
可即便趙佶已經如此卑躬屈膝了,他的建議仍然沒有被趙桓採納,不僅如此,趙桓還仍然像防賊一樣防著他的親爹趙佶。
可話又說回來,雖然趙桓並沒有選擇採納种師道和趙佶的建議,離開東京汴梁城,前往長安避難,但自從李邈開始,已經有多人給趙宋朝廷、甚至是直接給趙桓本人預警了,其中包括奉趙桓之命出使李存那裡的李若水和吳革,他們都派人回來言之鑿鑿的跟趙桓說:“大乾皇帝有吞噬之意,入寇必矣。乞措置邊事,起西兵為京城援。”
趙桓在看過這些奏章了之後,猶豫不決,半信半疑。
思前想後過後,趙桓還是覺得,議和應該就能搞定李存,畢竟,他都已經願意將河北和河東給李存了,李存也應該知足了,要不然也太貪心了。
所以趙桓對透過和談讓李存退兵還是抱有很大的希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