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2節,躍馬大唐,大蘋果,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間便被王忠嗣提拔為隴右節度副使,董延光自認為功勞不比哥舒翰小,卻被王忠嗣無視,這麼多年只是個行軍司馬,職位反在哥舒翰之下,這讓董延光的心中的不滿開始堆積。
因為心中有疙瘩,董延光索性怠慢軍務,以此表達不滿。王忠嗣為此居然在眾將面前點名批評董延光,讓董延光顏面盡失。董延光知道,自己在王忠嗣手下是別想有任何升遷的可能了,於是在某次回京休假時,主動去拜訪了李林甫,希望能透過李林甫讓自己的處境有所改觀。李林甫當然喜出望外,他正需要在太子黨的王忠嗣轄下安插自己人,眼下董延光主動送上門來,豈非是一件夢寐以求之事。
在一番考察之後,李林甫和董延光便開始暗通款曲。李林甫許諾董延光,他已經同安祿山說好,在恰當的時機,調董延光去安祿山所轄的河東節度去任副節度使。但需要董延光有所“表現”。
這一次董延光隨王忠嗣大軍和吐蕃作戰,無疑便是一個極佳的表現機會。董延光在得知王忠嗣向朝廷請求退兵之後,立刻寫了這封奏摺給政事堂。董延光的奏摺中所說的情形和王忠嗣的截然相反。種種不利因素在董延光的奏摺中都成了有利的因素。大軍中的糧草柴薪不繼的情形,在董延光的奏摺裡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字裡行間透露出的主帥的畏敵懼戰以及懦弱無能。
董延光甚至擬定了一份作戰計劃,聲稱按照此計劃,只需要五萬兵馬便可拿下石堡城。作為一名帶兵作戰多年的將領,董延光的這封計劃倒也細密具體,看上去頗為可行。這更進一步的襯托了王忠嗣的無能之舉。
兩封奏摺一前一後,被快馬送往京城。一場軒然大波也將因為這兩封奏摺而起。
……
野牛城中,戰事之後的建設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劉德海在佔領野牛城的第二天便帶著兩千多匹駝馬和五千後勤兵馬回雅州運送建設物資前往野牛城。野牛城所在之處能用的物資只有大量的沙土和少量的樹木,這不足以支撐加固野牛城以及在鹽湖建立土城駐軍,乃至在野牛城周邊設立烽燧的需求。所以需要從劍南運送大量的物資前來。
工程量是巨大的,野牛城的加固工作倒也罷了,在鹽湖之地乃至沙漠之中建立土城和烽燧這可不是一般的難。但好在王源手頭人力足夠,俘獲的吐蕃俘虜中有不少工匠,會用金川河下的黏土泥漿和沙土拓出堅硬的沙磚,這些沙磚曬乾後硬度還算不錯,倒是為王源解決了很大的問題。
數萬士兵和數千俘虜辛勤的勞作著,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鹽湖旁邊建立了一座裡許方圓的小型堡壘。堡壘可以容納三千人居住其中,作為挖鹽的基地,基本雛形已經形成。通向三十里外的野牛城的道路上也被沿線每隔五里設定了沿途的補給站,便於在路途上進行補給。同樣的補給站在野牛城通向雅州的近百里沙漠沿途也建立了數十座。儲備大量的清水物資供進出沙漠的駝隊進行補給,並且成為沿途的行進的標識。
在鹽湖西方延伸到野牛城西南一帶橫跨六十餘里的地界,建立了三十幾座烽燧堡壘,每處駐紮五十名士兵。主要的目的用來警戒吐蕃兵馬,防止他們突襲野牛城。五六十里之外,一旦發現敵蹤,這些烽燧便可發出示警的訊號,將敵軍的數量方向告知野牛城中的駐軍。要麼提前撤離,要麼做好迎戰準備,便可有提前的籌謀了。
野牛城的綠洲上,沿著金川河沿岸,二十餘座炒鹽作坊建立了起來。為了防止汙染金川河這個寶貴的水源。這些作坊都建立在靠近沙漠的邊緣地帶,製鹽後的汙水都將被排入沙漠之中。王源讓劉德海在劍南山地中挖掘了大量易於成活的樹木運到綠洲之地栽種,雖然知道這些樹木未必能全部成活,但只要能成活一小部分,便可成為抵禦風沙侵襲綠洲以及改善此處環境的法寶。
一個多月時間,王源一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