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八章 雍熙北伐,大宋的天空,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話說得好: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

幽州道行營前軍騎水陸都部署,東路軍主帥曹彬,人稱大宋第一良將。想當年在太祖朝,曹彬滅後蜀、平南唐、徵北漢,可謂戰功卓著,功勞至無以復加。

當年平定南唐時,趙匡胤曾對他道:“等攻克李煜後,任命你為使相。”結果,南唐真的平定後,太祖又反悔了,“本來要授任你為使相,但是北漢劉繼元還沒有滅,你的那個使相,暫且稍等等。”因此後人對曹彬的評價是“彬為宋良將第一”。

曹彬是員儒將,人品那是沒得說的,絕對的老好人。觀其在前兩次戰役中的作用不難發現,此人做人牢靠,辦事穩重,弱點是戰術無奇,心太軟,不能服眾。

當年征伐後蜀,他是歸州路都監,他工作的重點就是軍紀,“諸將每過一地,鹹欲屠城,獨彬禁之。”歸州路三萬人馬在他的監督下,軍紀良好,秋毫無犯,受到太祖的嘉獎。這次的主帥是劉光義(太宗即位後賜名劉廷讓),曹彬就是個抓紀律的,部下張廷翰、李進卿,在當時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將領,不出什麼亂子是很正常。這次戰爭中,沒有看到曹彬有什麼經典戰術的運用,宋軍過了夔州之後就沒有遇到多大的抵抗。

滅南唐之戰,曹彬作為主帥,部下是潘美、李漢瓊、曹翰這些大將,出征之前,太祖早已看出曹彬難以制下,授予他尚方寶劍,“副將以下有不聽命令的,曹將軍有生殺予奪的權力!”把潘美等人嚇得臉上變色,潘美可是滅南漢的大功臣,只要他聽話了,其他的人沒話說。有樊若水的長江浮橋,靠著尚方寶劍,曹彬在戰術上也沒什麼奇招,金陵城圍困了一年也沒拿下來。太祖下令攻城時,曹彬裝病,眾將前來探病,曹彬趁機道:“我的病不是吃藥能治好的,只要大家誠心立誓,攻下金陵,不妄殺一人,我的病就自動痊癒了。”眾將明白曹彬的苦心,一起焚香立誓,絕不枉殺一人。靠著尚方寶劍,有太祖趙匡胤的撐腰,此次的軍紀依然很好。

將是好將,兵是強兵,關鍵要看他們的皇上如何運籌帷幄,調兵遣將,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決勝千里。

雍熙三年(986)年春,太宗趙光義決定北伐大遼,而且還要再次御駕親征。參知政事李至立即站出來,發表反對意見,“兵者兇器,戰者危事,用之之道,必務萬全。”

遼國不是個軟柿子,打仗必須講究萬全之策,李至為太宗分析了何為上策,中策,何為下策幽州如同敵人的右臂,王師所向,必然會遭到強烈抵抗,數萬大軍攻城,需要數倍於以往的軍糧儲備,現在邊境糧倉空虛。攻城守城都要用大石頭,范陽周邊,既無丘陵也無山,取石困難。畜威養銳,上兵伐謀,就是再準備一年,時間也未必夠用,需從長計議。

京師乃天下之本,皇上坐鎮京師,遙控全域性,才是上策;如果非要親征,以壯軍威,最多隻能行至河北大名府足矣,這是中策。北有契丹之虞,南有中原之慮,如果皇上執意要親臨前線,臣不惜以下犯上,就是掉腦袋,也要生拉硬拽,堅決阻止。

李至最後的一番話總算是說到太宗的心坎裡去了,高梁河之戰雖然過去了六年,太宗一直心有餘悸。御駕親征,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他是堅決不會再去冒這個險的。

剛被罷免了宰相之職的宋琪,聽聞太宗伐遼,立即作了數千字的長篇奏章,將遼國的山川地貌以及宋軍該如何進兵,如何交戰,寫出了“收幽州滅契丹十策”。“聖人務好生之德,設息兵之謀……然則兵為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若精選使臣,不辱君命,通盟繼好,弭戰息民,此亦策之得也。”說了半天,宋琪的意思還是建議這個仗不能打。

太宗這個人,《宋史》評價他:“帝沉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仗著自己讀完了《太平御覽》,一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在古代當軍閥

白色孤島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

三國:本想做忠臣,為何逼我造反

不要虛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