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卷 飛龍在天第七十八章 燭影斧聲,大宋的天空,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胤親征太原時,趙光義又被改封為東都留守,別賜門戟,封晉王,位列宰相之上。
開封府尹加親王,這時期“準太子”的標配,趙匡胤由於諸多原因並未著急立太子,很多後世學者據此認為趙光義並不是“篡權奪位”,他只。
是將自己做皇帝的時間提前了幾年。
在歷史上,有三種政權的交接方式:謀反式、繼承式、謙讓式。為了證明自己得位的合法性,趙光義辛辛苦苦搞出個“金匱之盟”,沒想到給自己帶來的麻煩更大。如果按照“金匱之盟”,趙光義將來要傳位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就趙光義的這種做事風格,他會讓趙德昭長期存在嗎事實果如所料,趙光義繼位,趙德昭只存在了三年,就連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也沒活過二十三歲。
更有學者扒出趙光義沒有參加陳橋兵變的事實:“上初自陳橋即帝位,進兵入城,人先報曰:‘點檢已作天子歸矣!"時後寢未興,聞報,安臥不答,晉王輩皆驚躍奔走出迎。”陳橋兵變時,趙光義跟著母親杜氏在一起,聽到趙匡胤得手了,才敢跳出來迎接報信者。
這裡面就有意思了,兄弟兩個,一個極力想洗白自己,說自己是黃袍加身是被逼的,情非得已;一個總想把自己加進去,好像只有參加過二里長征,才算是老幹部,無非是想向世人證明,這大宋江山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
偉人毛公曾這樣評價趙光義:“不擇手段,急於登臺”,以及“趙匡義小人”之語。毛公給太祖趙匡胤的評價是“唐宗宋祖,稍遜。”將他與唐太宗李世民相提並論,提到了同一個高度。
後世學者一致認為,宋太祖趙匡胤“規模廣大如漢高帝,謀深慮遠如漢光武。”在位十七年,立三百餘載之基,道德仁義之風,宋於漢、唐,蓋無讓焉,創業垂統之君,規模若是,亦可謂遠也已矣!
太祖趙匡胤曾作《詠史》詩云:“天下攘攘百歲間,英雄出世笑華山。南唐北漢歸一統,朗月殘星逐滿天。文治彬彬開盛世,武功赫赫震幽燕。席間杯酒銷王氣,汴水流年咽露盤。”算是為自己一生的奮鬥歷程做了個總結髮言。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生以宋太祖為自己的榜樣,他說:“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大清乾隆帝也曾說過:“吾於開創之君,獨以唐太宗、宋太祖為不可及焉。”
歷史總會要翻篇的,趙匡胤駕崩,留下千古謎團。_o_m沒了英明神武的宋太祖趙匡胤,大宋這艘巨輪,還是要繼續迎風破浪,駛向遠方。
國不可一日無君,開寶九年(976年)十一月二十日清晨,大宋的晉王趙光義,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賀。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依照王朝禮數規定,為了表示對先皇的哀悼與尊重,新皇即位後在本年中,仍要沿用原有年號,一年後才可自主改元。趙光義完全不顧及這些,雖然離公元977年的沒幾天了,繼位當日,趙光義就將年號改為太平興國。
此時的北漢戰場,宋軍與契丹鐵騎激戰正酣,難解難分。潘美突然接到宋太祖趙匡胤駕崩的噩耗,不由得悲從中來,禁不住痛哭失聲,眾將一籌莫展,六萬宋軍,頓時全無鬥心。全軍大悲,這仗沒法打了,党進只得命人高掛免戰牌。
潘美致書新皇趙光義,請求撤兵,潘美、党進現在所帶的六萬精銳之師,那可是大宋全部的家當。
仗打得好好的,突然要求撤軍,趙光義一臉的蒙圈,“潘美,你這是幾個意思為趙匡胤討公道造反重新演繹黃袍加身”趙光義剛剛舒展的眉頭,又一次緊鎖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