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三章 收臺灣,大漢帝國,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在於,閩越之民接受中原文明,他們中有不少華夏人的後裔,漢軍一到,他們歡欣鼓舞。
更在於,周陽的號令極嚴,軍紀嚴明,漢軍秋毫無犯。閩越軍隊的軍令不如漢軍,不免幹些偷雞摸狗,欺男霸女的事情,閩越百姓極為不滿。
該殺的時候,周陽不會手軟。不該殺的時候,周陽也不會痛下殺手。崇谷一戰,漢軍殺得已經夠多了,不必再流血了。若再流血,就會引起不要的動盪與反抗,適得其反,是以周陽嚴令約束漢軍,不得欺擾百姓。
漢軍滅了閩越,可以說是征服者,然而,閩越百姓對漢軍卻是極為愛戴。
至於火燒閩王城這事,就麻煩了一些。城中的百姓不願遷出來,一開始很是不滿。周陽下令,把鄒郢搜刮的錢財分給閩王城的百姓,百姓不僅沒受損失,反倒是賺了不少,兩相比較,還是認為遷出去划算,無不是響應。
遷移百姓這事,原本以為要二十天,甚至一個月才能完成。沒想到,只用了七八天就完成了,進展遠超預料。
百姓一出城,府庫圖書和珍寶運出城,漢軍堆起柴禾,一把火把閩王城化為燼。
閩王城佔地極大,房屋眾多,大火足足持續了半個月,方才熄滅。等到大火熄滅,閩越的象徵,閩王城,就不復存在了。
閩越留存的特色並不多,閩王城是主要的,閩王城沒了,方便閩越之民漢化。
鄒郢野心勃勃,要一統百越,搜刮了不少金銀財寶,遷移閩王城的百姓花費不過是九牛一毛,餘下的都給送到長安去了。
運送的車隊排成一條條長龍,遠遠望去,前不見其頭,後不見其尾,可見此戰收穫之豐。
朱買臣、嚴助二人面對面跪坐在矮几上,正在商議治理閩越之事。
“真沒想到,鄒郢的手伸得夠長的,竟然和東鯷做起了買賣。”嚴助眉頭一擰,有些難以置信:“這東鯷和匈奴一樣,需要大漢的絲綢、茶葉、瓷器、鐵器,真是蠻夷。”
“東鯷?”周陽的聲音響起,大步進來。
“見過大帥!”朱買臣和嚴助站起身,向周陽見禮。
周陽回禮,問道:“你們說什麼東鯷?”
“東鯷是冶縣東面的一處島礁,不知其有多大,口眾多,卻是蠻夷之處。”朱買臣給周陽解釋。
嚴助把一捆竹簡遞給周陽道:“鄒郢雖是在和東鯷人做買賣,卻於東鯷所知不多,只有這一捆竹簡上有所記載。”
周陽接過竹簡,開啟一瞧,是閩越與東鯷的貿易記錄,主要是用絲綢、茶葉、瓷器交換東鯷的金銀,更有買奴隸的記錄。
從記錄上得知,閩越與東鯷的交易主要地點是在冶縣。當時的冶縣,就是現在的福州。
福州的東面,就是臺灣,周陽大是驚訝:“難道東鯷就是寶島臺灣?”
周陽的歷史著實不夠好,要是說臺彎的話,他一定知道。可是,臺灣在當時不叫臺灣,叫“東鯷”,由不得周陽不驚疑。
臺灣是三國時孫權收入版圖的,漢朝與臺灣進行貿易,卻沒有收入版圖,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這些買來的奴隸,在哪裡?”周陽瞬間便有了決斷,若真是臺灣的話,一定要收了,決不能留到後世。要想收臺灣,就得了解情況。要了解情況,最快捷的辦法,就是盤問奴隸。
“這裡就有不少。”嚴助很是驚奇的打量著周陽,問道:“大帥,你問這做什麼?”
“把他們找來,我要問他們的話。”寶島臺灣對中國有多重要,周陽不會不知道。
別的不說,光是臺灣的戰略地位就極其重要。美國佬打造的“第一島鏈”,包括日本、臺灣、東南亞,圍堵中國。關鍵就在臺灣,若收復臺灣,第一島鏈不攻自破。
至於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