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九章 千年大計(一),大漢帝國,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的實力。

拿回這些郡縣土地,是遲早的事情,也是增加漢朝實力的一個好辦法。要想和匈奴大打,就得要錢。天下郡縣,那麼多在諸侯手裡,別的不說,光是賦稅就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諸侯的腰包。

主父偃這話切中了要害。

“好謀劃!好謀劃!”周陽讚賞不已。

“大帥見笑了。”主父偃謙遜一句,笑道:“在下還有一策,與大帥有關。”

“哦!”周陽大是感興趣:“和我有關?”

“是的。”主父偃微一頷首:“在下這一策,就是移民實邊。大帥在北地,與匈奴大戰數月,大帥為何不趁大勝之機,追到龍城去?即使今年不能追擊,來年還可追擊,大帥為何放棄如此良機?”

要是漢朝有一支精銳騎兵的話,趁匈奴在長城大敗之機,完全可以直搗龍城,可惜的是,漢朝沒有精銳騎兵。

“這道理是明擺著的,大漢沒有騎兵嘛。再說了,將士們傷亡過大,需要修養。”這問題,周陽想得太明白了,想都不想就回答了。

“這是實情,卻也不盡然。”主父偃卻不這麼看問題:“依在下之見,說到底,那是邊關的百姓太少,民戶不多,不能養更多的軍隊。民戶不多,沒有錢糧,沒有軍械,這些都要從內地調撥,光是運輸就是一件驚人的事情。正是為了解決這運輸,始皇才修馳道。那時的北地,比起如今更加苦寒,戶口更少,凡軍隊所需,都得從內地調運。從齊地調運糧草一百石,到了北地,只剩下一石,九十九石在路上吃掉了。是以,始皇痛下決心,修馳道。馳道一成,便捷得多了,內地運到邊關的糧草多得多,蒙恬才敢打河套之戰。”

周陽在北地數月,統兵時間不短,對這事是知道的,點頭道:“先生好眼光呀,敢說別人不敢言。那些讀書人,一提起馳道,就是謾罵,把馳道罵得一無是處。若無始皇所修的馳道,北地就不會有如此多的軍隊,不會有如此多的戶口,大漢今年也不可能打敗匈奴!”

“著啊!”主父偃雙手互擊,大聲贊好:“大帥說得好!那些讀書人,只知一味詩云子曰,開口聖人之言,閉口聖賢之道,他們泥古不化,焉知權變之道?始皇修馳道是個好辦法,可是,若是把豪強流民移到邊關去,要豪強出錢,流民出力,大帥,你說,如今的北地,會是現在這樣兒嗎?”

“這……”周陽雖在北邊數月,主要精力是集中在軍事方面,天天想的就是打仗,如何打敗匈奴。那時,匈奴大軍壓境,漢軍兵力不足,壓力極大,周陽哪有時間去想這些問題。

給他一問,還真是給問住了。轉念一想,主父偃這辦法的確是妙呀。秦始皇修馳道,為蒙恬解決了糧草問題,才有河套之戰。

從趙武靈王開始,李牧、蒙恬都在陰山挖藏兵洞,積聚糧草軍械,說到底,就是交通不便,運不上去,只能積聚了。若是有良好的交通,糧草能直接運上去,還用得著積聚那麼多嗎?肯定沒必要。

交通不便,的確是重要的原因。再進一步說,還是因為北方的人口太少。若是人口多了,經濟發達了,交通自然不是問題。糧草、軍械都解決了,要打仗,隨時呼叫就是了,用得著積聚嗎?

流民,就是生活無著的百姓。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貧困之家。他們在故鄉日子不好過,若是在北地能有好日子過,他們肯定會去。既解決了流民的生活問題,又繁榮了邊關,兩得其利,絕對是個妙法。

“好是好,可是,始皇已經給人罵為暴君了,再這樣做,那還不萬劫不復?”周陽調侃起來。

“哈哈!”

主父偃大笑不已:“始皇高瞻遠矚,所謀宏闊深遠,豈是那些腐儒所能明白?”

周陽和主父偃這一談不得了,一連談了三日。周陽對漢朝情勢終於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在古代當軍閥

白色孤島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

三國:本想做忠臣,為何逼我造反

不要虛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