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無奈的單于,大漢帝國,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此威力,毀天滅地,足以毀滅一切,別提眾人的心情了,激動、振奮、喜悅……
李廣他們足足在樹林裡歡呼了半個時辰,這才稍抑激動之情。
他們之所以激動,是因為漢朝長久以來,沒有找到對付匈奴騎兵的有效戰術。為了對付匈奴的騎兵,漢朝大量使用戰車。戰車,是春秋時期的主要武器。到了戰國時代,隨著騎兵的興起,戰車已經給淘汰了。
戰車笨重,行動遲緩,用於防守還可以,卻不能進攻,這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漢軍。可是,沒有對付匈奴騎兵的辦法,只有重祭這一法寶。
如今,弩陣一成,就有了對付匈奴騎兵的法寶,誰能不歡喜若狂呢?這可是漢軍數十年來,無數人在尋找的辦法呀。一朝實現,李廣他們的激動之情可想而知了。
竇嬰感慨無已,拈著鬍鬚,讚歎起來:“這種戰術,自從前朝覆滅,就未再出現過。前朝名將蒙恬,在河套之地與匈奴大戰,就投入了上萬架大型連弩,打得匈奴血流成河,頭曼單于慘敗。五十萬匈奴,逃回漠北的不過數萬人而已。”
河套之戰,秦軍之所以能取得那麼大的戰果,弩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地用,很好的壓制了匈奴的騎射。匈奴精於騎射,一旦騎射不佔優,他們就沒有其他的本領能用了,等著他們的只有大敗虧輸。
趙武靈王在陰山南麓與匈奴大戰,以十五六萬趙軍大破三十餘萬匈奴,也是因為大量使用了弩,壓制了匈奴的騎射。
弩,一直是壓制匈奴騎射的利器,可是,自從漢朝建立以來,就沒有重拾這一法寶,沒有結成大型弩陣,周陽繼承了我們祖先的傳統。
“好是好,可也有不足。”周陽的眉頭緊鎖:“一旦匈奴衝到近前,弩就會失去效用,這需要一隻能征善戰的步兵。”
“步兵?大帥,你就別愁步兵了,我們大漢多的就是步兵。”程不識笑呵呵的,一點也不擔心。
周陽卻是搖頭:“我需要的步兵,是要能與匈奴騎兵正面對抗,還要打得匈奴無還手之力,不是我們現在的步兵。我們現在的步兵,就是再多,也不能與匈奴騎兵硬撼,這於弩陣不利。”
程不識不說話了,摸著額頭,沉默不言。這可是漢朝步兵的短處。
“還有,我們沒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騎兵,即使打敗了匈奴,卻不能進行追擊,擴大戰果。”周陽有些痛心,上次的雁門之戰,要是有數萬騎兵在手,單于能不能逃走很成問題。
確如周陽所言,這一戰術還存在很大缺陷,沒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騎兵,沒有一支強大的步兵與之與之相輔,光靠弩陣,還不能把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弩,我們祖先早就在使用,然而,由於科技的限制,主要是鋼鐵產量不的足,使其威力一直不能完全發揮。
直到唐朝,由於鋼鐵產量的激增,弩的威力得到空前發揮。強弩、輕騎兵、陌刀,成為唐軍的三大利器,唐軍正是憑著這三大利器,縱橫無敵,滅國數十。就是新興的阿拉伯帝國,在唐軍面也會發抖!
儘管有此不足,只要運用得當,打一個大勝仗不是問題!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提些建議。這些建議,主要是細節方面的。李廣、程不識久歷戰陣,經驗豐富之極,他們提出的看法,非常珍貴,周陽一一採納,重新調整弩陣。
這一討論,就是三天時間,方才把各種細節、兵種之間的協調與號令處理妥當。
這三天裡,竇嬰是一刻也沒有離開過,他是全程參與討論。他通曉兵略,提出的一些看法也很寶貴。
三日後,竇嬰帶著挑選出來的幾萬匹**、母馬、馬駒,押著匈奴俘虜,心滿意足的回長安去了。
漢朝缺馬,景帝要改良馬的種性,急需要大量的母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