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萬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頁,倉鼠劫,常萬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ot;小人整日在大王左右,大王日理萬機,胸懷國事,無暇他顧。況且,大王的臣僕成千上萬,怎會都記得?&ot;
秦王政覺得這個郎官很精明,便打聽他的來歷,李斯便將他從師荀卿、在呂相國門下當舍人的經歷簡而明之地作了稟報。
秦王政一聽李斯曾從師於荀卿,問道:&ot;看來,你也是名師之徒了。聽說荀卿頗知帝王之術,你既然曾經入其門下,有何見地?&ot;
李斯巴不得秦王政這樣發問,成竹在胸地說:&ot;帝王之術不過是一個&ot;一&ot;字。&ot;
&ot;此話怎講?&ot;
&ot;軍必有將,國必有君,天下必有天子,皆因要統一軍令、統一政令。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當今諸侯分立,戰禍連年,民不聊生,是為亂世。久亂必治,久分必合,天下歸一,勢在必然。秦國有兵革之強,物產之富,理應統一天下,結束分裂。諸侯合而歸一,天下方能大治。就像大王所乘的駟馬車,如果讓四個馭者人操一策,恐怕連王宮的大門也出不去。只有一人馭駟馬,才會使馭馬統一步調,順利前行,是所謂&ot;執一而萬物治&ot;……&ot;
秦王政聽罷,大喜道:&ot;我秦國真箇是人才濟濟,連小小的郎官也能出語不凡!&ot;
秦王政這句誇獎的話使李斯覺得像是被針刺了一下:自己的官職確實太小了。人微而言輕,秦王是不大會看得起他這個&ot;小小的郎官&ot;的。但他也感到欣慰:今天,他這個&ot;小小的郎官&ot;畢竟在秦王面前表現了一番,而且多少在秦王心目中留下了一點印記。這,難道不是他渴盼久已的嗎?
李斯並不氣餒,他決心讓秦王心中的這個印象進一步深化,讓自己的名字和才學得到秦王的賞識。郊遊歸來後,李斯連夜寫了一道奏疏,並於第二天上午親自交到秦王手上。
這道奏疏是關於併吞六國、統一天下的建議,內中寫道:
&ot;小人之過是不知時局之微妙,成大功者則善於捕捉時機。昔日秦穆公雖然稱霸諸侯,卻無法實現東向併吞六國的宏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諸侯尚多,周天子的德望還未完全衰落,所以儘管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這五個霸主一個接一個地興起,相繼推尊東周王室,但從秦孝公以後,周朝衰微,諸侯兼併,關東廣大地區只剩下六國。秦國商鞅變法,國勢強大,逐漸征服六國,迄今已有六世。現在諸侯都被秦國征服,好像直接隸屬於秦國的郡縣一樣。以秦國國勢的強盛,加上大王的賢明,消滅諸侯就像炊婦掃除灶上的塵垢一樣輕而易舉。建立帝王的業績,完成天下統一,這是萬世難逢的唯一時機!現在如果疏忽怠惰不趕快抓緊行動,諸侯的實力必然漸次得到恢復,到那時,大王縱然賢如黃帝,也將無能為力。&ot;
秦王政讀罷這道上書,十分震驚。又聯想到李斯在郊遊時那番驚人之談,越發感到李斯決非尋常之輩。更重要的是,李斯所談正是秦王政和大臣們久議不決的問題,其見解也和秦王政的見解相吻合。秦王政如獲知音,如得良才,當即下達詔令:任命李斯為長史,參與基本國策的討論。
李斯成功了。直到現在,李斯才覺得稍稍挺起了腰身。當然,他決不滿足於此,他期待著更高的升遷。
三
自打趙、韓、魏、衛、楚五國合縱攻秦之後,呂不韋一直對那次合縱的發起國趙國耿耿於懷。他要進行報復,給趙國點顏色看看。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呂不韋派將軍蒙驁與張唐率兵五萬攻打趙國。三天後,又讓秦王弟弟長安君成?同將軍桓?率兵繼之。李斯得知這一訊息,向呂不韋進言道:&ot;長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