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萬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頁,倉鼠劫,常萬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車駕浩浩蕩蕩地由鹹陽出發後,沿渭水南岸的所謂&ot;華陰平舒道&ot;前行,出函谷關,經洛陽縣,至滎陽。在滎陽小憩二日,又向北進發。

時間正是春季。春風送暖,大地復甦,楊柳吐綠,嫩草青青,一派明媚景色。剛剛築畢的馳道平坦堅實,省去了顛簸之苦,兩旁栽植的青松方經春風春露,饒有生意。秦始皇坐在車上,不時掀開車帷向外張望,他彷彿在欣賞一幅長長的畫卷。他覺得,他便是這畫卷的繪製者,是他帶給了這大地以生機,是他帶來了這一派平和的陽春。他為自己的傑作而驕傲,深覺趣味無窮,美不勝收。

這日,車駕進入薛郡鄒縣,只見前面層巒疊嶂,巨石嵯峨,松柏蒼鬱,便向左右問道:&ot;此是何山?&ot;

左右答道:&ot;此山名嶧山,處於齊魯故地,鄒人以此山高聳,靈秀所在,常前往拜祭。&ot;

秦始皇聽罷,令車駕停下,吩咐李斯說:&ot;朕至鄒嶧山,不能無言,可刻石以記之。&ot;

&ot;遵旨。&ot;李斯應諾,遂以小篆手書一文,令人立時鐫刻,碑文是:

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既獻泰成,乃降專惠,親巡遠方,登於嶧山。群臣從者,鹹思悠長,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功戰日作,流血於野,自泰古始。世無萬數,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令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復起,熘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群臣擁略,刻此樂石,以著經紀。

這是一篇頌揚秦始皇威武聖德的文字,為始皇刻石之始,也是最早的一塊書法碑刻。此前的碑石是立在宗廟之前系牲口用的,以紀事表功為內容,作為永久性紀念還是第一次。此碑的大意是:皇帝當初繼位承王以後,振耀威武,討伐亂逆,並滅了六國,建立了統一國家。今親自巡視遠方,群臣追思往事,以為皇帝的功德三皇五帝都不能比擬。如今皇帝統一了天下,戰禍平息了,百姓安定了,特刻石以記之。

此刻石辭藻華麗,字型肅穆方整,筆畫剛勁有力,被視為小篆的規範字型。據說,此石刻成後,因其書法精絕,前來拓本的人絡繹不絕,村民們疲於接待,便堆上柴把石碑燒毀了。然而儘管石碑殘缺不全,達官貴人仍不斷索求拓本,難於應付。後來有一任縣令想了一個辦法:在縣衙上設定了一塊根據古拓本翻刻的石碑,村民和衙役這才鬆了口氣。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其詩中記述此事道:&ot;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ot;即是說,因反覆傳拓,字型因&ot;肥&ot;而失去了本來面目。北宋時有一個叫鄭文寶的人依照摹本重新刻石於長安,後來又有人分六次進行摹刻,唯有宋人據原拓的精刻更多地保留了李斯書法原作的風貌。此碑已斷為三截,現存陝西西安碑林。

嶧山刻石是李斯為秦始皇獻上的第一曲石刻的頌歌。其刻文為小篆之鼻祖、書體之珍品,但刻文對秦始皇不遺餘力的歌頌卻使李斯本不高尚的個人品格又向著陰暗和卑劣滑落。

秦始皇的巡遊車隊離開薛郡鄒嶧山以後便一路向北前往濟北郡。這裡仍屬齊魯故地,當年七強並立之時,東方齊國便是憑藉著這一片富饒的土地和堪稱強大的國力與秦國比肩而立,並稱二帝的。今天,秦始皇巡行至此,不禁想到:齊之先王齊桓公堪稱一代雄主,但曾幾何時桓公的霸業灰飛煙滅,東方大國也一落千丈,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我今受命於天,鎮服四海,實應答謝上天的授命之恩,向天地神祇祈福,以求延祚益壽,帝業永繼。

秦始皇還想到,齊國曾是秦國的東方勁敵,在六國中最後一個被滅,原齊諸地是否真心歸附還很難預料,封禪泰山,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倉鼠劫

常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