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節,農門婦,欣欣向榮,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滿門獲罪,過了這些年,他怎他會好端端的出現在雁門城?
抓住王記的夥計問剛才上車的誰,夥計道:“那就是我們王記的常大掌櫃。”
常大掌櫃?鄒良庸都想放聲大笑,簡直滑天下之大稽,崔家的嫡長子,怎會成了王記的大掌櫃,即使他的長相跟過去有些不同,可自己常出入崔府,怎會認不出來,卻怎麼也想不明白,崔鳳林怎會獲救,又怎會成了王記的大掌櫃。
如今大齊恐無人不知武陵源的王家,王大郎南征北戰為大齊立下赫赫戰功,功成名就之際,卻急流勇退解甲歸田。
王 家的生意卻遍佈大齊,而王大郎跟崔家卻從無來往,說到關係,也就王大郎的媳婦兒,是武陵先生弟子這件事,勉強跟崔家有些干係,可當初崔家獲罪之前,皇上已 經賜了姓於武陵先生,認真說起來,武陵先生早就不能算崔家的人了,而崔鳳林這個崔家的嫡長孫,怎會跟王家攀上交情。
更何況,敢冒著全家殺頭滅族的危險,救下死囚,又豈是尋常交情,這裡頭的事兒,鄒良庸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
不 過,想不明白沒關係,有人明白,山西巡撫劉盛出身武陵源,這個別人不知,自己卻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他必然知道些什麼,哪怕劉盛不知道底細,就憑崔鳳 林,如今是王記雁門城的大掌櫃這一點兒,他王家也休想置身事外,一心想扳倒王家的杜丞相跟趙家,抓住這個機會怎肯放過。
王家倒了,獲益最大的恐怕就是這兩家了,而劉盛如今也正依仗杜兆那個老匹夫,或許自己可以趁此機會起復,說到底,還是當官舒坦啊。
鄒良庸想好了,就來找劉盛,劉盛為官貪婪,只要肯送禮的,見到他並不難,鄒良庸變賣了家產,見到了劉盛,把雁門城見崔鳳林的事告訴了他。
劉盛頓時大喜,想不到老天給他送了這麼一條發大財的道來,見鄒良庸甚有計謀,便留他在巡撫衙門裡當了師爺。
鄒良庸的意思是讓他把此事告知杜丞相,劉盛表面上答應,心裡卻另有計較,從雁門城回來之後,說是進京實則去了武陵源,以此要挾找碧青要錢。
劉 盛死在清月閣的當晚,鄒良庸就跑了,心知這定是王大郎殺人滅口,世族家裡誰不養幾個殺手,就是為了幹這個的,更何況,王大郎還是百戰的將軍,幹這樣的事兒 簡直比吃飯睡覺還簡單,從劉二的話音裡,猜著劉盛是去武陵源要銀子了,鄒良庸闇罵劉盛是蠢貨,當王家傻啊,自己送上門去,不弄死他才怪。
鄒良庸本來還想,看看劉盛這案子審的如何再說,好歹劉盛也是一方大員,這麼叫人割了腦袋,大理寺怎麼也得查個清楚才說的過去,更何況,皇上還下了嚴旨,可等來等去,等來的卻是強盜頭子劉三因跟劉盛爭風吃醋,以至於一怒之下在清月閣割了劉盛的腦袋,這簡直是笑話。
劉盛死了,自己的起復大計豈不落空了,如今家產也都賣了,若尋不到個靠山,往後喝西北風不成,思來想去,鄒良庸進京城直接來了杜相府。
杜兆雖覺劉盛一案有蹊蹺,可太子殿下主理,自己兒子審的,人證物證俱全,看不出一點兒不對勁兒的地方,卻杜兆卻直覺此事沒這麼簡單。
正想著,杜忠進來道:“老爺,外頭鄒良庸求見。”
杜兆眉頭一皺,鄒良庸?他來作甚?崔家獲罪,鄒良庸能保住命就已經是皇恩浩蕩了,雖說過去同朝為官,如今時移世易,自己一個堂堂丞相,卻不好跟一個罪臣來往,剛要說不見,杜忠卻道:“鄒大人說有要事稟告相爺。”說著低聲道:“事關武陵源。”
杜兆目光一閃:“叫他進來。”
鄒良庸頗為感概,當年也曾來杜府,那時雖不至於遠接高迎,卻也是貴客臨門,如今還需用些心思才能進來。
杜兆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