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節,農門婦,欣欣向榮,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定山道:“姑爺不認識俺了,俺是沈定山,當初跟著姑爺一路從深州來冀州的,如今在桃林當管事,這次進京是姑娘遣俺過來送桃子的,順便給姑爺捎了封信。”
大郎還是沒想起來沈定山是誰,不過一聽有小媳婦兒的信,忙道:“信呢?快給俺。”
沈 定山從懷裡把信拿出來,大郎翻來覆去的看了看,封皮上有大郎親啟,是小媳婦兒的字,剛要拆開,想了想不妥,小心翼翼的放進懷裡,才道:“麻煩你跑這一躺 了,家裡咋樣了?有啥事不?俺媳婦兒好不好?俺媳婦兒跟小五那媳婦兒最是要好,小五媳婦兒沒了,不定多傷心呢。”
沈定山道:“小五媳婦兒沒的時候,姑娘是傷心了好些日子,還在普惠寺住了幾天,後來就好多了,家裡人都好,就是二姑娘定了親事。”
大郎一愣:“碧蘭定婆家了?她還小呢,怎麼就定了親?”
沈定山道:“是大姑娘做主定的,不是外人,是普惠寺陸大管事家的小少爺,姑娘說知根知底,比外頭的強,知縣杜大人做的大媒,先定下,等過幾年才過門。”
大郎記得小媳婦兒說過陸家來著,彷彿是什麼罪臣,沒記住,算了,不想了,反正小媳婦兒定下的,就不會錯,他這小媳婦兒最護犢子,不會委屈了小姨的。
沈定山留下兩筐桃子,一包袱衣裳,就走了,沈定山的馬車剛走,門口幾個站崗的一陣風就撲了過來,一眨眼的功夫,地上的兩筐桃就沒了。
聽見信兒趕過來的大牛跟常六連根兒桃毛都沒落著,後悔的什麼似的,早知道就跟大郎一塊出來了。
大郎倒是不以為意,這些桃家裡有的是,哪怕不回家,自己要是想吃,貴伯哪兒也有,他現在急不可待的想看看小媳婦兒信裡寫了什麼?如今自己認識了不少字,應該不用崔九唸了。
想著,沒回住處,而是跑到營區邊兒上一個僻靜處,靠著大樹坐下,把懷裡的信小心的拿出來,拆開,有些費勁的念著……
碧青怕自己寫了生僻的字大郎不認識,信寫的極簡單,就是問他北胡志堅持背了沒?那本兵書看了多少?還有告訴了他一些家裡的事兒。
碧青一般不跟大郎說買賣上的事,知道跟他說了也沒用,就跟他說家裡的日常瑣事,例如,今年的番薯收了多少斤?麥子種上了長得如何?明年打算種些什麼?家裡又添了幾個小豬仔兒?坑裡養的大鰱魚有多大了等等……
最後,還把自己如何給他縫手套說了一遍,怎麼費勁的找軟皮子,縫的時候,手指頭上紮了幾個眼兒……
大郎看著心裡都疼的慌,雖說覺得小媳婦兒信裡沒說想自己,有些不爽,可看在手套的份上,大郎決定不計較了,從包袱裡翻出手套,套在手上,對著樹葉間隙落下的秋陽照了又照,心裡別提多美了……
☆、第66章
過了小年就數著日子過年了,家家戶戶都不得閒兒,武陵源更是分外熱鬧,深州的災民們,去年來的時候還愁呢,愁一家子的嚼穀,愁往後的生計,雖說得了安置,可誰知道能不能長久。
今年可不一樣了,住進了新房,還在武陵源落了戶,手裡有存項,心裡就有底,這個年過起來才有滋味兒。
更何況,今年武陵源還有一件大喜事兒,莊稼人嘴拙,可心裡什麼都記著呢,比誰都明白,沒有碧青就沒有如今的好日子,趕上大郎跟碧青圓房的事兒,就成了武陵源頭一等的大事,甚至,比過年還大。
家家戶戶從老到小都做了一身新衣裳,預備著到時候過來賀喜,就算最摳門的,也沒說在這上頭省的,新衣裳做好,妥帖的收起來,就開始琢磨賀禮。
碧青倒沒想辦多大,不過就是圓房,沒必要弄得人盡皆知,可她婆婆跟爹孃都不幹,還有她師傅,老爺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