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章 夜宴(5k),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桓景一肚子火,但作為賓客又不好發怒。這時,王導的聲音傳入了自己的耳朵:
“相信諸君都贊成祖祭酒帶流民北伐,那麼這事情就這麼定了吧。此外,今日還有一個貴客來到了建鄴,也是請諸君到此一會的緣由。
“南面席上的那個高個公子,正是譙國內史桓景。”
桓景咬了咬唇:顯然王導是想把話題從流民的事情上轉移開,但這樣一來,自己就成了全宴席上矚目的焦點——真是社死之至。按說自己穿越了這麼久,本該對這種場面輕車熟路,但此時望著他的不是休慼與共計程車兵;而是一群有可能不懷好意的陌生人,這種感覺多少還是有些不適。
王導繼續介紹道:
“壽春之戰中,正是桓內史獻巧計困住石勒的舟師,後來又以偏師在淮北和石虎纏鬥,立下大功,相信江東諸君都有所耳聞。”
江東士人雖然不知道北伐有什麼意義,但壽春之戰大家都關切得很,畢竟石勒在北方的所作所為,江東士人還是知道的。所以當初琅琊王集中兵力於淮河,就連陸家也上了全副家底。
現在王導提到壽春之戰後,正如桓景所料,大家都看向自己,只覺手足無措:
“我不過是略施雕蟲小技罷了,都是些小聰明。真正論壽春之戰首功,還是王將軍。先是定策不退兵,又在淮河上統籌兵馬糧草,真是江東的定海神針啊。”
桓景想的是:還是把球推給王導,順便還能拍個馬屁。
但此言既出,江東計程車族們又開始交頭接耳。
“王導這北傖還配論壽春之戰首功?”
“話不能這麼說,不過江東的定海神針,就一定是我們江東人。”
壞了,桓景想到,江東人和王導這些僑姓士族素來不對付,自己剛剛是不是表現的太過親近王導一方了。不要忘了,今天賓客還是以江東土著為主,而自己不過是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將壽春之戰首功安在王導身上,這話應該是琅琊王說,自己來說確實是孟浪了。
他求助一樣地望向琅琊王,但琅琊王卻神情輕鬆地望著王導,好像想看看王導會怎樣解決這個難題一樣。
只見王導低頭微微一笑:“感謝桓內史理解在下的辛苦,然而依在下之見,壽春之戰首功另有其人。”
他理了理衣冠,忽然起身,端起酒杯,從坐席離開,徑直走向顧榮:
“論壽春之戰的首功,還得是顧老!”
這未免過分討好了,桓景心想。顧榮一開始就堅決鼓吹從淮河一線撤退。後來面對支曲六的突襲,顧家部曲一觸即潰。雖然統合江東士族有功,但也不至於居首吧。
只見王導將酒杯雙手上呈,身子微微鞠躬:
“江東各派互不統屬,只是顧老心胸寬闊似海,十萬人才能一朝匯聚於壽春。後來與賊軍交戰,顧家部曲犧牲也是最大,可見顧老保衛江東之志有多麼堅定。這麼說來,首功豈非顧老乎!”
畢竟顧家的部曲是直接被石勒軍擊潰了。按照犧牲越大,貢獻越大的混蛋邏輯,王導硬是把道理圓了回來。
顧榮慈眉善目地接過酒杯,笑呵呵地說:“首功什麼的,並不緊要。各位勠力同心,加上天佑琅琊王,降下瘟疫,方才驅逐了石勒。
“不過足下既然稱我為江東的定海神針,那麼鄙人也就不安地接受了。只是鄙人年老體弱,不能飲酒,還望王將軍見諒。”
這個八十餘歲的白髮老人,將酒杯顫顫巍巍地舉起,只是抿了一小口,就將剩下的酒水灑在地上:
“天地共證,我們江東齊心,必能使天下重歸太平!”
好一個江東齊心!桓景將目光四處掃了掃,琅琊王、僑姓士人、江東士人各懷心思,流民懷抱安居樂業的心思來到江東,卻無立錐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