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暗號,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誰,但“識時務者方為俊傑”還聽不懂麼?
只有石勒留了個心眼,側身問張賓:“李陵何許人也?”
“漢家的一個將軍,降了匈奴單于。”張賓猶豫了片刻,說道。
石勒點點頭,鄙夷地白了一眼桓景——自己高看他了,這些晉人士族看來都一個樣。
白雲塢的眾人也都瞋目而視,只有通讀過《史記》和《後漢書》的桓宣陷入疑惑,心中暗自思忖:
強調“李陵”也就罷了,為何桓景還要強調“太史公”三個字?為何不是班昭呢?
突然,一個念頭如電光火石般闖入他的腦中。
他按住身旁的新軍將士,向一旁的白衣文士也使了個眼色,示意白雲塢眾人冷靜下來:
“我桓宣和白雲塢新軍也願意合作。”
這一次,新軍的頭領們驚訝無以復加,畢竟桓宣是親歷過苦縣大敗的人,竟然連他都說願意合作,背後難道有什麼難言之隱?新軍諸將欲言又止,只得預設。
緊張地觀察著眾人的眼神,直到眾人的目光都轉移到弟弟身上,桓景才終於微微喘了口氣——
自己的表演成功了!
石勒終於開始以為他是個懦夫,而他的暗號看來瞞過了石勒的謀臣和諸將,甚至連張賓都瞞了過去。
與此同時,弟弟則領會了他的暗號。
為了重獲自由,自己下了兩個賭注,幸運的是都押中了。
原來,桓景根本沒想投降,不過是靠詐降換取金蟬脫殼的機會。但一方面,他需要騙過石勒和他的謀臣諸將;另一方面,他又需要獲得白雲塢眾人的理解與配合。
情急之下,他想起那個和桓宣一起讀《戰國策》的雨天——
桓宣能讀《戰國策》,說明之前他已經通讀過《史記》《漢書》這種更加“正經”的史書了。
自己的弟弟頗通曆史,這並非尋常之事。
這個時代的名士多以經學為傳家之本,以玄學為清談之資。儒家的六經、道家的老莊,是讀書人趨之若鶩的
有側重則自然有偏廢,在名士之中,像《史記》《漢書》《三國志》這種書就成了雜學,一般看著玩玩還行,但是像桓宣這樣細緻研究的必定少之又少。
於是,桓景用李陵詐降匈奴的典故作為暗號。
李陵投降匈奴,是否為詐降其實頗有爭議。在司馬遷筆下,明確說明李陵一開始是詐降;在班昭的《漢書》中,李陵的形象則要猥瑣得多。
之所以強調“太史公”和“李陵”,就是篤定桓宣能意識到,自己是太史公筆下的李陵,而不是班昭筆下的李陵。
君子營的名士們大多如程遐之流,對於史書頂多知道個大概。桓景只是摸不清張賓的底細如何。
現在看張賓對石勒的解釋,大概連他也被矇在鼓裡。
而弟弟不負他的期望,準確地接住了暗號。
此時,石勒見白雲塢眾人也屈服了,還以為是自己的王霸之氣壓制住了這幫原本桀驁不馴的譙郡刁民,不禁意氣自如。
想來大概還是因為自己擒獲苟曦這件事情的緣故吧,他仔細一想,沒想到一戰之威,竟至於此。
如果晉人都是如此懦弱,自己掃平盤踞江東的晉室餘部,應當不難。待平定江東後,自當與劉曜再會獵於中原。
“行吧,小子你既然能勸服你的部眾,相信你也能勸服劉瑞。”
桓景故作畏縮地拱手:“只是,還望將軍精選軍士與將領,大概兩千人就行。貴軍耀兵於外,我才能更好地和劉瑞在城中展開談判。”
石勒一時拿不定主意:“軍師,你怎麼看?”
“我以為桓公子此計不錯”,張賓道,“只是將領需要精心挑選,這可多少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