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黃河糧道,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送別李頭、郭誦之後,支雄豪氣正盛。
然而待豪氣退去,煩擾湧上心頭,他方才意識到一個嚴峻的問題——雖然李頭交出了弘農城,然而四近卻沒有什麼人煙,自然也就沒有糧草。
現在大軍的補給全靠三百里之外的洛陽供應,已是補給的極限了,要是再向潼關進軍,尚有兩百里路。到時在潼關下,恐怕軍隊就會陷入極度飢餓的境地。若是按照往常的慣例,大軍應當在弘農修整兩三個月,待在弘農建立糧倉之後,再徐徐進軍。
可是支雄已經等不及了。先前石勒約定的進軍時間就在七月,自己作為主力的一路,可不能失期。何況郭誦說過,潼關防守空虛,如果等到桓景意識到這一點轉而回防,那麼為時晚矣。
說到郭誦,支雄想起臨別時,郭誦曾經給過他一個錦囊,說是若有困擾之時,可以拆開。他急急找來錦囊,拆開讓文吏一念,卻是八個字:
“若用水運,糧草無憂。”
對啊,自己就是順著黃河進軍的,怎麼沒想到用河道運糧?先前走崤函道,山路崎嶇,運糧確實需要步步建糧倉。可是現在已經拿下了弘農,弘農以西的路都在河灘上,正可以透過水路運糧
只要船管夠,那麼水路就可以暢通無阻,直抵潼關之下。水運不僅載重大,而且速度快。最重要的是,當初石虎屯兵枋頭之時,督造了大量的戰船,此時都被孔萇借用停在洛陽北邊的孟津,十日之內即可完成從弘農到洛陽的往返。
到底是先前在河北陸戰打慣了,卻忘了還可以用水運——支雄不由得覺得郭誦這個拜把兄弟交的值當。
於是接下來十餘日,趙軍在弘農一帶蒐集民船。一面急命戰船從洛陽載糧出發,一面帶主力離開弘農,走出崤函山路,進入潼關前最後兩百里河灘道,繼續朝潼關進發。
沿途依舊沒有人煙,也就沒有戰事。然而當地民眾的抵抗是無聲的,雖然正值收穫季的開端,然而黃河南岸的田地都早已被毀壞。軍士在沿途村莊的廢墟中過夜,其中井水有不少被投了毒。所以趙軍不得不重新打井,又或者傍晚赴南面土塬紮營,取谷間溪水;待清晨再回到黃河南岸行軍。這樣一來,趙軍的行軍速度被大大拖慢了。
七月二十五日,早已據守在潼關的桓景方才得到斥候訊息,支雄的六萬大軍離潼關只有一天路程。遠處的喧囂聲隱約可聞,潼關北面的河道上已然可以見到來往運糧和偵察的船隻。
“除郗道徽外,諸將各自屯於潼河河谷中,任何人不得靠近河岸!不得擅自出關!”
桓景之所以如此命令,還是為了規避支雄的偵察,不保留隱藏在河谷之中的大軍。
和函谷關不同,潼關古今位置變化差異不大。潼關東面不遠是一處寬闊的河灘,其上有渡口,即所謂風陵渡。自風陵渡經過一段被稱為黃巷坂的狹窄通道後,方是潼關的關城。潼關的關城,北臨黃河,南面則是陡峭的土塬。因為東面狹窄,而西面是潼河沖刷出來的河谷和寬闊河灘,所以天然適合關中政權屯兵於此,防備關東而來的進攻。
先前在支雄進軍之時,不少部下就曾建議趁著支雄在潼關下立足未穩,立刻奇襲,或許能夠取勝。但桓景拒絕了:
“此刻奇襲,敵我相當,如何能確保取勝,那麼這樣做與賭博何異?潼關本來就宜守不宜攻,若無十足把握,不得出關浪戰。”
眾部下將信將疑,然而出於桓景在軍中的威信,都只能依命行事。畢竟這也符合桓景一貫謹慎的做法,只是他們紛紛可惜失去了一個攻其不備的機會。
然而,只有溫嶠、郗鑑等少數幾個共同參與定策的高層知道,桓景這樣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賭博:他先前讓出弘農郡也好,讓李頭和郭誦告知支雄用水運也好,都是為了一個目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