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科技、情報與商業,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科技方面,葛洪以一己之力加上幾個學徒,扛起了早期化學相關的實驗;器械方面,則主要是交由燕燕手下的工匠們改進。

雖說後世有說法,葛洪的煉丹術與火藥的發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桓景根本沒指望過葛洪能在有生之年弄出成型的火器。張華在遺書中就提醒過,這玩意有生之年不要想弄出來。原因也很簡單,從科學到實用的技術之間往往存在著難以估量的距離。

後世許多穿越小說往往把“一硝二磺三木炭”之類的口訣放在嘴邊,好像這是一條咒語,只要輕輕一念,火器就可以蹦出來。然而這個黑火藥的配方發現數百年之後,方才有真正實用的火器,原因就是太多配套部件需要實驗。比如如何引火,銃管選用什麼材料,如何防止炸膛等等。總而言之,這根本不是這個時代能實用化的東西。

真正讓桓景感興趣,並讓葛洪投入精力研究的,倒不是火器,而是另一項大殺器——石油。

在原時空的中學課本中,描述過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一處記載:“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土人以雉裛之,用採入缶中。頗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

石油只要引火就可以燃燒下去,即使潑水也澆不滅,是火攻的好材料。而石油與普通的油、硫加上石灰,就是西方大名鼎鼎的希臘火的配方。和火藥不同,希臘火只要製備出來,就是可以為最普通計程車兵使用的,不需要再做太多武器層面的實驗。野戰或許用不上,然而守城和水戰中可謂是絕佳的利器。

宋代的鄜州延州,即富縣和延安,此時就在馮翊郡以北。那是從前的上郡之地,在三國時期已經成為羌胡雜居之地,後來羌人隨姚弋仲南下,現在當地被匈奴鐵弗部佔據。和劉曜手下的屠各部定居不同,鐵弗部還保持著遊牧的習慣,因此除了騎兵較多之外,裝備和組織都較原始,連鐵器都很少,是個軟柿子。

所以在新年之交,桓景就命令剛剛抵達馮翊郡就任的李矩向上郡發起進攻。與其說是進攻,其實更像是一次武裝巡遊,鐵弗部全程避讓,拋棄了部分老弱牧民,向更北方逃去。在一月中旬,除了個把掉隊的,李矩北軍的偏師由郭誦帶領,順利抵達其郡治膚施的廢墟,重建上郡的郡治,並徵集流民在此墾荒放牧。

葛洪也就因此搭了便車,得以在原時空的延安附近考察,透過詢問當地的老弱牧民,花了一個多月,很快找到了傳說中石油的所在。有了配方和原料之後,葛洪就只要做一些配比層面的實驗了,相信很快能夠拿出希臘火的東方版。

而器械方面,桓景讓燕燕依舊在張華留下的故紙堆中,做考古式研究。主要著眼的領域,還是農具和兵器。

一方面是改進工序,加緊批次生產曲轅犁、水車等器具;另一方面,則是不斷改進床弩和投石車。在洛陽的時候,燕燕甚至嘗試過按照她爺爺留下的原理,試製所謂的“回回炮”,即拋式投石機,不過精度仍是不行。

最可惜的是,這些攻城器械都難以帶走,只能留在洛陽。在洛陽圍城戰裡,吊車和投石機都發揮過巨大作用,最後在城破之時,被桓彝燒燬以防落入石勒手中。

不過當下,除了重啟器械層面的研製之外,桓景還讓燕燕關注另一件時期,就是關中的水利。

關中最重要的水利設施,就是秦時修築的鄭國渠,和漢武帝時修築的白渠。然而因為戰亂之故,疏於維護,這些溝渠要麼壅塞、要麼斷流,如今多半都不堪用了。

還好張華在墓中留下了全國的水網圖,雖然不甚周密,然而按圖索驥,再加上稍稍打聽一番,是可以定位到溝渠位置的。當地百姓知道要疏通溝渠,都盡力協助,於是疏通鄭國渠、白渠的工程,也很快得以重新展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晉塢

豆豉炒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