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遺書,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桓彝的犧牲不是沒有意義的,若是石勒早幾日攻克洛陽,恐怕已經順利在洛陽城下整頓防務,建立起補給。而若是桓彝棄守洛陽,那麼在行軍之中就連難民的隊伍,也會被一舉擊潰。

正是因為桓彝在金鏞城撐滿了十日,才熬到桓景的軍隊來洛陽,石勒準備不及,只得暫且撤回河內郡。

在大破劉曜之後,桓景接到桓彝的求救信時,剛好是石勒兵臨懷縣的同一天。

在他退軍至臨晉,好不容易說服涼州軍隊一起從臨晉出發,經過六日行軍兩百里,直至潼關後,方才又接到桓彝的來報。在信中,桓彝稱已經送出去最後一批難民,正在收兵至金鏞城,準備做決死抵抗。

桓彝寫得如此決絕,想來石勒的進攻已經迫在眉睫。說不定此時桓彝已經開始和石勒交戰了,桓景決定不在潼關整頓兵力,而是急急以應洛陽之急。

又過了一日,在到達弘農之後,桓景和王雍容及燕燕帶領的第一批家眷難民會和,這才知道王敦突襲豫州兗州,與祖逖在河北失敗的具體訊息。於是他愈發心急,當夜就離開弘農,繼續向洛陽進發。

弘農到洛陽,其間三百里路,都是山地,即所謂崤函道。新軍和涼州軍雖然只花了八天透過崤函道,在函谷關後與桓彝派出城護送的難民的軍隊會和之後,抵達洛陽城郊,然而已是遲了,洛陽已是一座死城。

城郊被砍伐殆盡的樹木、燒為灰燼的房屋、殘破的城牆,無不揭示著石勒剛剛撤去的事實。而待前鋒緩緩走進城中,還能見到被填滿的陷坑及護城河、石勒殘留的攻城武器。在城西北角城下,到處是未及掩埋的屍體,還有深深插入地上的箭矢、散落的石塊,和被丟棄的盾牌及攻城武器。空氣中散發著腐臭氣味。

桓景命眾人驅散野狗,將胡服的屍體就地掩埋,而著晉軍甲冑的屍體收集起來檢視,這才進入城中。城下的屍體因為時間久遠,多數面目不清。而城中越近北部塔樓,屍體越新,漸漸可以辨識,在最北角,城牆上的血跡尚且殷紅,可知戰鬥結束並不久。

桓彝部下的軍隊開始辨認起戰友。一千餘人全部戰死,其中唯有不到三百具可以辨認出姓名;而在城牆內外則留下了兩三千具石勒軍隊的屍體。

桓彝的屍體也被辨認出來,他穿著普通士兵的甲冑,在金鏞城北塔樓身受數創而死,之所以如此,顯然是不想被石勒俘虜。桓景見狀,叫來隨軍而來的家屬——孔憲和桓溫。孔憲當即哭倒在地,幾乎要接不上氣來,而桓溫方才五歲,不知生死之事,也辨認不出滿是胡茬,滿臉血汙的父親,只是見母親大哭,也跟著哭起來。

三軍大慟,連旁觀的涼州將領陰元和韓璞,也暗暗垂淚。桓景讓軍中入殮者整理桓彝儀容,準備以公侯之禮下葬,這時入殮者忽然從桓彝的甲冑中摸出了一封信。桓景趕快命人念起來。

“桓景吾弟。王敦不救,孤城圍逼,身被數創,至於今日。自分不得脫,當取義成仁,然身後之事,不得不託與汝。”

桓景聽出來,這大概就是桓彝在換上普通士兵甲冑,做最後一搏前寫的。桓彝是自己遠房族兄,臨終前還是叫了自己一聲弟弟,並且將身後事交付給自己。

“於公,則朝廷不可親,王敦不可信,前有朝廷亂命,剖分州郡,傷功臣之心;後有王敦竊國,襲取豫兗,不救司州。祖公蹉跌,洛陽傾覆。望弟永記祖公之事及為兄之仇,切記、切記。”

在讀到朝廷不可親時,朗讀的主簿愣了愣神,猶豫是否要繼續下去。桓景怒目而視:“讀下去!”那主簿這才繼續誦讀。

桓景可以想見,在石勒進逼的時候,桓彝是怎樣向一郡之隔的王敦連續發去求救的信件。然而王敦忙於接收豫州兗州,又不願與石勒交戰,哪兒會想著回援洛陽。

至於朝廷之事,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晉塢

豆豉炒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