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潼關行(五),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晉人並無貴賤之分,汝等降後,並無賤籍,然而亦無貴籍。不得養部曲,蓄宗族。宗族需打散至各軍府,從小卒做起!”

跪在地上的呼延部親兵開始交頭接耳起來,這意味著從今以後,匈奴四大姓之首的呼延部就此被打散,再也沒有組織軍隊的可能了。從前高貴的匈奴軍官,要麼卸甲歸田,要麼在晉軍中做個最底層的小兵。

可是眼前就是生與死的選擇,哪兒還有談條件的空間呢?交談片刻,終於由呼延朗做主答應了:

“只要保留呼延姓氏,我們可以打散宗族,加入司州軍!”

“諒在爾等是歸義侯之後第一個投降的匈奴部族,又是匈奴大姓,就準了!以後歸降的匈奴人,可沒這麼好運了,都得改晉人姓氏!”

“不過還有一個要求”,桓景又朝著空中劈出了第三刀:“第三,爾等既為晉人,亦需納個投名狀。如今潼關未開,需要爾等為我軍叫門!”

歷來潼關之戰,只要關外勝負已決,那麼攻破關城就沒有懸念了。可是桓景還是堅持讓呼延部叫開城門,目的除了測試這些投降軍士的忠誠,也是為了讓呼延部徹底與過去割裂,在劉曜不可能再信任他們。

之前兩個條件答應下來,呼延部已經徹底失去了底線。這次沒有什麼爭論了,呼延朗和部下用眼神對了對,就立刻答應道:

“這個好商量,待刺史受降之後,我就去為刺史去潼關叫門!既然要做晉人,怎可不為大晉效力呢?”

桓景一笑,這小子倒是挺識大體:“聽說你是呼延司空的兒子?”

“小的正是逆臣呼延晏的長子呼延朗”,呼延朗再次下拜,猶豫片刻說出一個請求:“請桓刺史將父親屍體及首級還給小人,小人感激不盡。”

“聖朝以孝治天下,自然會歸還你父親屍首”,桓景笑道:“你如此孝順,倒確實像個晉人了。”

呼延朗聞言長跪謝恩,隨後剩餘的呼延部匈奴人,無論老少,都開始被新軍收編。

看著脫下盔甲,排隊領取右衽服飾的呼延部匈奴軍士,桓景不禁感慨,這算是自己成功收編的第一批異族。

呼延這個姓氏在舊時空已經是漢人姓氏了,後世還有過呼延贊這種抗遼名將,和呼延灼這種有著真實原型的虛構人物。桓景之所以沒有滅掉呼延部,也沒有逼迫他們改姓,確實有些情懷的成分在。

但更重要的,還是為其他異族做個表率——畢竟關中不比司州,雖然不處在四戰之地,但卻有華夷之辯這個大問題。

自從漢末以來,由於中原人口劇減,接下來的魏晉兩代不斷“招撫五胡”。不過百年之內,內遷的異族就多達百萬之眾。其中多居關中、幷州、河北三地。

尤其是關中,在先前幾次羌亂,加上劉曜兩次攻破長安,擒殺一任天子兩任南陽王之後,晉人死的死、逃的逃,在關中形成了“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局面。

更麻煩的是,這過半的異族之中,成分還極其雜糅,互相不對付。比如匈奴人素來歧視其他雜胡,而土著羌人則和後來從西南遷至西北的氐人互相仇殺,又互相影響了百餘年。其中是非曲直,實在難以理清。

桓景思考了數日,翻閱了張華留下的關中檔案,稍稍有些眉目,然而還是不很清楚。大概也只有入關之後,才能徹底想明白。

正當桓景思慮再三之際,遠處傳來了呼延朗叫門的聲音:

“潼關的守軍們,我們都是呼延家的兄弟!如今我們主力已經被滅了,若是不想呼延家被滅族,就投降吧。桓刺史說了開城不殺!”

城中足足等了一刻,並無回應。正當桓景準備找人商議攻城之際,城頭吊橋終於緩緩放下了。

新軍列隊而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晉塢

豆豉炒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