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戰地寒暄,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護衛的簇擁下來到陣前:
“我就是大將軍,喚爾刺史出來!”
這時司州軍營門緩緩開啟,一將騎青馬而出,正是桓景本人。他扶轡下馬,在敵軍射程外,遙遙拱手道:
“久仰大將軍之名,今日幸會。只是司州去江州兩千裡,將軍不去討伐盤踞江州的山越及杜曾餘黨,卻來此間何為?”
“南陽乃荊州故地,故而替吾弟收回管轄。荀崧守土有功,已遷至長沙任太守去矣。至於此次率軍來此地,還是來會會司州的桓刺史,畢竟以後使君就是吾弟的鄰居了,還是得多幫襯幫襯。”
王敦見桓景也還算不卑不亢,語氣也軟了一些。
“荊州刺史收回南陽自是妥當之至了。至於將來若是荊州有難,我司州自會協助,這是臣子的本分,不是幫襯不幫襯的事情。”
王敦說話再客氣,別人可是帶著大軍來的。於是桓景也沒有客氣,只是綿裡藏針地承認王廙對南陽的佔領,卻不提幫襯的事情。
見桓景沒有什麼順從的表示,但也沒有撕破臉的打算,王敦一時不知該怎麼開口。一旁王廙見兄長在思考,於是按著士人習慣,來寒暄幾句。
“聽聞幷州劉司空死於國事,惜哉惜哉!”
“死於國事,確實是家國不幸,不過聽聞大將軍與劉公有宿怨,其真耶?其假耶?”
王敦當然不會公開自己和劉琨的私怨,但既然了劉琨,他突然想到可以借題發揮一番,來試探試探桓景的深淺:
“宿怨之事,不過當初同為金谷園常客,文人相輕罷了。不過足下北征而還,可知劉公故事?愚以為,此次劉公死國事,實在是他自己的責任較大。”
“此話怎講?”
王敦淺淺一笑,眼睛緊緊盯著桓景臉上的反應:
“當初飛龍山一敗之後,石勒追擊劉司空甚急,那個時候劉公就該投降了。畢竟司空本是我晉要員,如果落到石勒手上,石勒肯定當個寶貝善待。如是則可效先漢李陵之事,假意投降,待爾司州之兵北上,再來反正,豈不是能全身而退?”
桓景也報之一笑:
“大將軍此言差矣。大丈夫死則死耳,怎可輕易偷生變節!靠變節留得一條性命後,又有何面目居於天地之間!詐降往往成為真投降,像故漢李陵那樣,最終都沒能成功反正。劉司空,死得其所,勿復多言!”
王敦之所以問自己劉琨的事情,並不是因為想知道自己對劉琨的看法,而是想試試自己是怎樣的人。如果要顯示出自己是個可以巴結的人,那麼儘可以對王敦的提議表示贊同。
但那樣一步退則步步退,倒不如拿大道理把王敦的話噎回去。
現在王敦是徹底明白桓景的立場了,這小子並不上道。但現在司州兵馬已經在大路上布好了陣勢,遠遠望去,至少有五六千之數。在這狹窄的山間谷地,自己手下數萬人不見得能夠突破這數千精銳,即使突破了,自身也是損失慘重。
若是在此地撕破臉,又不能極其輕鬆地擊敗桓景,那麼祖逖反而會輕視他。
王敦猶豫再三,只是拱手哄道:“桓刺史果然豪傑,王某痴長許多年歲,到底見識不如。”
可隨後他的軍隊並無動靜,兩方就這樣僵持著,王敦一面讓弟弟和桓景有一搭沒一搭地寒暄,一面悄悄地詢問一旁的斥候:“小路周刺史有無進展?”
“未有訊息來報。”
王敦心中焦急,現在要讓桓景屈服,只有透過武力試探一途,他又不想拿自己的嫡系冒險。所以就讓周訪這個荊州的地頭蛇,帶兵走小路試探。也不知情況如何了。
若王敦是個足夠細心的人,或許會發現桓景在和王廙的同時,眼睛時不時地朝後探望:桓景也在焦急地等著另一條小路上的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