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南陽歸屬,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桓景盯著陶侃的眼睛,思考了片刻。
自己到底有求於陶侃什麼呢?或者說,自己此番南下,是為了什麼呢?
此行南下的目的,無論是旗號也好,還是實質結果也罷,都是為了從杜曾軍隊手中拯救南陽的百姓。這不僅是為了一個虛名:自家的基本盤就是中原一帶的流民,在流民之中打出大義旗號,對外可以吸納更多的人口,對內可以穩定新軍將士們的軍心。
但當初出兵之前,桓景自己心中還暗藏著兩層考慮,從始至終並沒和其他人說過。
首先,杜曾若在荊州長期為亂,南面就需要分兵駐守,現在北面已經有匈奴人的直接威脅,兩面受敵顯然是一個糟糕的情況。在漢國與劉琨作戰的視窗期,荀灌突然從南陽送來了出兵的藉口,這顯然是一勞永逸解決南方的問題的良機。
而其次,第五猗與陶侃的荊州刺史之爭,暗含著長安朝廷與琅琊王勢力的潛在爭鬥。若是出兵擊敗杜曾,就是公然站在琅琊王一方了,算是交了個投名狀。從前因為身處中原四戰之地,桓景在兩方爭鬥中總是模糊處理。但去年長安之圍後,長安朝廷威信掃地,又濫發名爵,實在已經不足以敬畏了。
所以,當陶侃問及有什麼要求的時候,桓景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自己已經達到了所有的目的:擊敗杜曾這事本身,反而比自己在荊州的利益更加重要。
“司州軍馬到此,不過是為了解救南陽乃至荊州民眾,並無意取一分一毫。”
陶侃眼珠略一轉動,不知道桓景是謙讓,還是過於單純,或是另有所圖。思慮良久,作為老江湖,他決定還是探探桓景的口風。
“桓刺史真是急公好義,陶某佩服。對了,足下這幾日圍城可有觀察過襄陽城的地理,杜曾可真是佔了個好位置呢!”
“怎麼說?”
“襄陽西有荊山,東有綠林山,一條漢水縱貫全境,乃荊州通向中原之要津。一城之地橫斷南北,真不愧是天下之腰。荊州有襄陽足以自守了,至於北邊的南陽郡、義陽郡,當初漢末劉景升也只能讓昭烈帝屯駐新野一帶,並不能親自管理襄陽以北。桓刺史進取南陽,豈有意為我守之乎?”
這是什麼意思?白送自己兩個郡?桓景打量一番陶侃,心中忽然有了答案。
在過去一年裡,陶侃先是與周訪一同平定杜弢之亂,有收復江陵,可謂立下大功,所以恢復荊州刺史一職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荊州北部剛剛平定,陶侃光是鎮守襄陽以南就已經是焦頭爛額了,對於南陽一帶實在是管不了也不想管。
只是南陽這個燙手山芋,桓景自己也不想接。
洛陽距襄陽千里,又有伏牛山隔斷,往來糧草轉運不便,若有騷亂,軍隊也不好調動。而若是派一支軍隊常駐於此,那麼和兩面分兵也沒有差別,有違自己全力對抗漢國的設想。
門外,傳令的軍士一聲高亢的喊聲打斷了他的思路:
“平南將軍荀崧求見!”
桓景眼睛一亮:來得可真巧,
“快,叫他進來”,他回身向陶侃一笑:“南陽本非司州轄地,我不會在此長期駐守。何況此地亦有俊才,頗得民心,可助陶公安定此地百姓。”
“荀崧麼?就是刺史您自領南陽郡也好,為何要讓此人治南陽?”陶侃貼在桓景耳邊,悄聲說道:“不是老夫誹謗,荀將軍治民有術,但軍事實在是太差。就算不管這些,桓刺史您應該知道,他是長安朝廷的人,我怕王大將軍,乃至琅琊王都不會認他的。”
見荀崧隨時可能進來,桓景趕緊也貼在陶侃耳後:“陶公,對抗杜曾之輩,荀將軍不行;但對付普通的山賊還是綽綽有餘的。只要荊州百姓安居樂業,陶公御下有方,又有誰會閒著沒事叛亂呢?至於派系的事情,荀崧已經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