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0章 安南初始,大明皇長孫!,執筆見春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這種賤賣的行為,多數商人感覺不可理喻,薄利多銷商書有之,但這麼大面積的傾銷,幾乎牽扯到所有的日用品了,也委實太過於恐怖了。

別的地方不說,至少在京師長江邊的碼頭,大量的貨物不斷運入,哪還有店鋪敢提價,那純屬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舅媽那邊,不知進宮後如何了。”寒暄感嘆一番後,李景隆開口問道。

關於徐儀華進宮的事情,朱棣也告訴了他。

就整個京師而言,朱棣唯一能夠說下心裡話,並且有所交流的,也就只有李景隆了。

朱棣微微搖頭道:“儀華去尋了寧妃,不過寧妃雖然答應了幫忙其中說和,但對於太孫的忌憚非常之高,本意是想在府中宴請,現在看來只能是年關大宴上,再尋個時機了。”

李景隆聞言輕輕點頭,而後嘆道:“太孫殿下的手段太多了,目前所見,軍事,商事,政事,人事,無不精通,天予之才,難以匹及。”

“現在陛下每日歡喜得很,今年各地豐收,國庫豐盈,內帑在太孫的營作下,怕是錢財不缺,這次正旦大宴,據說太孫令旨招來全國各地名廚,更是集四海之珍稀,彼時菜餚之豐盛難以想象。”

“陛下一向提倡節儉,但這次雖欣然同意,顯然這個中花費,全由太孫支出。”

說到這裡,李景隆靈光一閃道:“最近告示文書,官府給予開礦採買之權,我若沒記錯的話,北平煤礦不少,表舅何不趁此機會,也下手一番,想來個中利潤頗豐。”

朱棣聽到這話,稍稍有些遲疑,道:“這買賣之事,商人之道,本王堂堂藩王,何以自降身份,行這低賤之事。”

李景隆立即道:“此言差矣,如今太孫群英商會,有聲有色,更是為國庫,內帑創穫破豐,我已知有不少人,也想在這從中得利。”

“往前都盯著田產,自從涼國公那事出後,多少勳貴都把目光放向了買賣經營之道上,這可是真金白銀。”

“現在番薯等高產作物,已然開始運往全國各地,可見明年糧價,定是大跌,現在唯有跟著太孫殿下,行那買賣經營之道,方才能有足夠錢財。”

朱英操控商業,用政策輔助,其中賺取的錢財,太過於驚人了。

雖然沒人可以核算出大概有多少,但傻子都明白,碼頭上的貨物堆積如山,在京師成立大肆傾銷。

其餘商會在京師,不過是苟延殘喘。

京師百萬人口,這其中的獲利,難以估量。

各行各業,現在幾乎都在群英商會的掌控之中。

各坊的貨物,基本上也全是由群英商會收購,銷往外地。

因為屬於群英商會的貨物進出,都會有明顯的標識,稍微留心觀察一下,就知道這其中的體量有多大了。

朱棣心中沉思一番。

按照李景隆這個說法,確實如此。

現在儲君都帶頭從商了,而且似乎非常不錯的樣子,可見在往後的日子,重農抑商的政策,可能會有所改變,商人的地位,在一定的程度上,會得到提升。

至少在從商這塊,大家沒那麼鄙視了。

早知道在之前,哪怕是僅僅數個月以前,京師的商人,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衙役,都能對之呼來喝去,且沒有絲毫擔心。

哪怕這家商會後面,也有著自己的背景,然作為後臺,幾乎不會在商事之中露面。

大明律,官員及家屬禁止從商,但至少不少人暗中操控經營。

現在朱英將這一切,全部都擺在了明面上,情況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各地商幫遭到打擊的時候,幾乎沒人站出來說話,任由毀滅。

其實哪個大商會的後面,沒有著官府人員的支援,所謂官商勾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女之盲眼太子妃

風清雪

穿越之我在綜影當特工

燕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