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3章 皇子守國門,藩王死社稷,大明皇長孫!,執筆見春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平定銅鼓衛、思州諸蠻族叛亂。

六月,率湯和平定靖州、上黃諸蠻夷。朱元章稱讚道:“湯和言爾有謀略,真吾子也。”

洪武二十年,征討雲南,活捉阿魯禿。

洪武二十二年,初設宗人府,以楚王朱楨為右宗人。

洪武二十四年,征討西蠻,大獲全勝。

放眼目前的大明所有將軍,楚王朱楨也絕對是一等一了,是真正的統帥型人才。

歷史上即便是朱棣靖難奪取皇位,對楚王朱楨這個六弟也很是友善,朱楨也很配合的交了兵權,一直到六十一歲的時候,才最終去世。

而明楚王一脈,也是源遠流長,嘉靖年間鬧過一些荒唐事,不過還是這麼過去,直到明末,才被張獻忠給滅了。

而楚王一脈,在大明近三百年,一直都駐守在武昌。

現在,朱楨要面臨的選擇,便是要脫離藩地。

什麼可掌兵,可入朝,那都是場面話。

他是個聰明人,很清楚的知道,現在當下只有兩個選擇。

要麼海外封國,要麼就是當個富貴王爺。

思前想後,朱楨還是捨不得兵權,想要出去搏一搏。

倘若能夠在大明外站穩根腳,背靠大明,或許比之現在,都要過得舒服一些。

畢竟到那個時候,可算是真正的藩國了。

雖然海外封國這樣的事情,肯定有一定的風險,但朱楨覺得以自己的謀略軍事能力,可能也不是那麼難搞。

朱英聞言笑著說道:“地方太多了,侄兒流落西域,諸位叔叔都是知曉的,這段經歷給了侄兒非常之多的見識。”

“很多小國,其實他們的地方並不是不富庶,就拿安南來說吧,雖然在與大明之間,有著很大障礙,可諸位叔叔知曉,那裡的水稻,一年可至三熟,甚至四熟。”

“可惜,安南的土著,空有寶山不自知,很多土著部族,還是以打獵為生,若是咱們大明的百姓去了那裡,別說溫飽,那可是吃不完的大米。”

“好好整治個十年八載的,怕是整個安南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有吃不完的糧食,甚至還可以把大量的糧食,直接運到咱們大明來。”

“你說這個地方,他富庶不富庶,像安南這樣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不僅僅是安南,他周邊的國家,也都差不多的情況。”

朱英這話,聽得朱楨那叫一個熱血沸騰。

眾多藩王,也是頓時來了很高的性質,就連朱棣都不由眼神中帶著思索的意味。

吃不完的糧食,就這個詞哪個藩王不清楚其中的含義,一年三四熟的大米,按照朱英的這個說法,還真就不誇張。

“皇侄前段時間,抽調了五萬精銳去安南,便就是為了此事嗎。”朱橚突然開口問道。

他倒不是為了安南封國,而是對一年三四熟的水稻起了興趣,這跟他目前的研究,很是搭邊。

朱英自然明白朱橚話裡的意思,笑著回道:“五叔莫急,關於這稻米的取種,侄兒早就已經吩咐好了,只等他們到了安南之後,便就帶回來。”

朱橚輕輕點頭,表示自己沒有其他話要說了。

現在的朱橚,全程就是吃飯品酒,對於朱英說的這些,基本上是左耳朵進,由耳朵出。

還是因為聽到一年四叔的水稻,這才想要研究一下。

“不知安南那邊,可還能過去。”朱楨不由開口問道,顯然是對安南來了興趣。

朱英搖搖頭道;“安南已經去了五萬精銳,並且那裡作了安排,暫時是不太可能的,不過除了安南,周邊也很是不錯,還可以跟安南遙相呼應。”

“相對來說,要穩上許多。”

“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女之盲眼太子妃

風清雪

穿越之我在綜影當特工

燕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