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3章 懷疑的物件,大明皇長孫!,執筆見春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空便帶著狄縣丞一同去看看。”
狄玉森聽著,這番話算是沒有什麼漏洞和瑕疵,便就不在此事上糾結,從而聊起一些日常。
劉仁祥雖然一直跟狄玉森聊著,但是口風很緊,很多事務基本上都是淺談即止,並沒有要深入的意思。
狄玉森知道,自己若不是拿點關鍵問題出來,怕是今天又要白跑一趟了。
他今日特地來找劉仁祥,自然是有其原因的,便就說道:“若是我沒記錯的話,劉主事好像是洪武四年的舉人吧。”
“真是可惜,那一年的會試被陛下取消了,不然以劉主事的才學,搏個貢士的名頭,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這話無疑是揭開了劉仁祥的傷疤。
元朝將首都定在了北方,導致了南北發展的差異,這一切輾轉於朱元章手上後,差異更是明顯。
北方有才能的人士幾乎沒接觸過科舉制常考的八股之類的內容,而南方有志之士對於政治又沒有實際的經驗,便就造成了一個尷尬的局面,透過科舉制選拔上來的官員沒有替朱元章分憂的經驗,空有一腹經綸詩書。
除此之外,朱元章建立明朝後想要立馬讓國家穩定下來,面對國內有權有勢的地主階級,朱元章首先要做的便是與他們打好關係。
嚴苛的科舉考試對於想要世代為官的貴族階級來說難度較大,而透過舉薦的方式入仕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因此朱元章便暫停了科舉考試,想在逐漸恢復生產生活後再做打算。
這也就導致了劉仁祥的懷才不遇。
明明自己一路連勝,眼看就要透過會試,抵達殿試後為官,卻在這個時候給取消了。
舉人的功名,並不能支撐他得到一個官職,仕途的路子,都被那些達官貴人給壟斷了。
劉仁祥出身寒門,家境落魄,便就沒了出路。
聽到狄玉森的問話,劉仁祥似乎又回到了當年那個落魄的時候。
“往事不堪回首,讓狄縣丞見笑了。”劉仁祥聲音有些低沉的說道。
狄玉森一直緊緊看著劉仁祥的神情,見此如若隨口問道:“我聽人說,後來劉主事去拜見了胡惟庸,這才以舉人的身份,補了個官職。”
“不知道這件事情,是確有其事,還是空穴來風呢。”
聽得這話,劉仁祥立即轉頭,狠狠的盯著狄玉森,足足看了半晌。
而狄玉森也毫不示弱,強硬的對視著。
最後劉仁祥深深嘆息,說道:“想來今日狄縣丞是定然要聽一個結果了,沒想到過去了二十年的事情,到今天還會有人提起。”
“不過狄縣丞有一點說錯了,我當時並非是去找胡..胡惟庸求官。”
“當時胡惟庸並非是丞相,拜中書省參知政事,我去找他,是想拜師。”
狄玉森不由問道:“他收你為徒了?”
劉仁祥搖頭苦笑道:“若是收我為徒,你覺得今天我還能站在這裡與你說話嗎。”
狄玉森略微有些尷尬。
雖然沒有什麼誅胡惟庸十族的說法,但是其朋黨,學生,幾乎全部都遭到了牽連。
劉仁祥能夠在現在擔任吏部主事,自然不會跟其有什麼關聯。
氣氛稍微尷尬了一下後,劉仁祥主動說道:“當時胡惟庸直接把我趕出了府邸,並且當場羞辱於我。”
“是以我不甘心,便就繼續潛心苦讀。”
“終於,在洪武十三年正月,其犯下謀逆大罪被陛下親賜處死,也是那一年,待胡惟庸死後,我便終是入了仕途。”
聽著劉仁祥的解釋,狄玉森這才重重點頭,並且起身鞠躬作揖到:“方才多有得罪,還請劉主事勿要怪罪。”
劉仁祥聲音略帶低沉,似乎還沉浸在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