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3章 給倭國送高產作物,大明皇長孫!,執筆見春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是朱元章一道諭旨過去,他就得是歸附了,連一點波瀾都不會有。
呂宋那邊的情況還要糟糕一些。
是以這些後世較為聞名的地方,在大明初期這個階段,這就是蠻荒之地,投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正比。
這邊朱元章聽著大孫的話,問道;“大孫的意思是先讓老二把打下來的四國城池還給倭國,再進行一個調停嗎。”
“可咱覺得倭國不會這般愚蠢吧,怕是還想要把九州島給要回去。”
朱英沉吟片刻說道:“在這個時候,只是還回四國島的領地,倭國自然不會答應,孫兒是有著其他的想法。”
朱元章有些好奇的問道:“說來給咱聽聽。”
朱英並沒有急切的開講,而是從書櫃之上,把倭國的地圖給拿了出來,指著豐後城說道:“孫兒想在這裡,建立我大明與倭國的港口貿易之地。”
“倭國本身的產出很少,尤其是在糧食這塊很是缺乏,我們可以把高產作物同時引入倭國,先讓倭國的糧食富裕起來,在提升我大明名氣的同時,也能讓更多的倭國百姓吃上飽飯。”
“只需要提出願意拿高產作物作為交易,不管是倭國王室還是幕府的足利義滿,是沒有任何拒絕的可能。”
“九州島也能是順利成章的納入到我大明的直接管轄之中。”
咋一聽上去,好像朱英這樣的行為,是在給倭國增強國力。
但從皇帝的角度出發,這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大明何曾畏懼過戰爭,最為擔心的其實不是戰爭損失,而是這個損失沒有補充的來源從而形成巨大虧空。
把高產作物送給倭國,其實也一直是朱元章心裡的想法,不過有些事情,並不需要過於急躁,自然要換取足夠多的好處才是。
現在被老二朱樉這麼一攪合,拿出來作為交換正好是恰到好處。
面對這樣的‘神物’,倭國哪裡有拒絕的可能。
即便是倭國王室和足利義滿不想要,那些地方上的守護大名也會爭先恐後的競搶。
朱元章贊同道:“這個主意倒是不錯,不過也要選合適的人選談才行,孫兒看誰過去談比較好。”
朱英笑著道:“此事事關重大,便就是孫兒親自過去一趟吧,也是方便過去瞧瞧。”
“一般人去的話,還真就壓不住幾個皇叔。”
秦王朱樉,晉王朱樉,燕王朱棣,齊王朱榑這四個藩王,可謂是大明之中除開朱元章和朱英之外,身份地位權勢最高之人。
朝中的大臣不用說了,即便是藍玉這些公侯勳貴,四大藩王也完全可以不鳥。
尤其是朱樉,這山高皇帝遠的,還真不就會乖乖聽話。
唯有朱英過去才能是全數的鎮壓下來。
且也可以表達出大明的誠意,阻止國戰的發生。
如果倭國連大明太孫,未來大明皇帝的面子都不給的話,那就可以瞭解一下什麼叫作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皇權至上的世道,不是說發動戰爭一定是要去計算盈虧後果的。
這就是個人情感凌駕於國家之上的恐怖所在。
至於安全問題,那就更加不用擔心了。
首先本身朱英前往我國就會攜帶足夠的兵力,且還有四大藩王鎮守著。
且說倭國那邊,比之大明還要更加擔憂。
因為但凡有任何事情驚擾到大明太孫,那麼整個倭國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以老朱的性子,尤其是在這個時候,調百萬兵力平定倭國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整個倭國的貴族階層,幾乎都要被株連九族,屠戮一空。
哪還有什麼倭國王室,幕府將軍,只有海捕文書裡的通緝犯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