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章 爺孫辯論,大明皇長孫!,執筆見春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單二月至今不過四個多月的時間,就掉了二百多萬石過去賑災。
其中還有賑災軍隊的損耗,等於是災民目前無法創收,只能靠朝廷養著。
“其實關於在稅收這塊,孫兒有些不同的想法,爺爺聽下,看是否能夠施行。”朱英斟酌了一下,開口說道。
“大孫快些說來聽聽。”朱元璋眼睛一亮,頓時問道。
關於徵收稅糧這塊,朱元璋可謂是傷透了腦筋,在實行方面也是反反覆覆進行修改。
現如今大明實行獨特的‘糧長制度’。
在洪武四年的時候,朱元璋令戶部計算州縣田賦,以納糧一萬石為一區,選其中‘田土多者’的地主,擔任糧長,負責該區田賦的督收和繳納。
糧長征收田賦,分為“存留糧”和“起運糧”,存留糧由本地州縣開支,起運糧運往外地。
其中運往京師的稱為京運,運往外地衛所的稱為“對撥”,“京運”部分則是由糧長親自押運。
糧長待遇極為優厚,凡糧長按時運糧到京師的,朱元璋往往親自召見,諭勞嘉獎,有才能者還能留下做官。
如烏程糧長嚴震,“每歲率先輸糧”,得朱元璋嘉賞嗎,目前授布政司參政。
在洪武八年的時候,朱元璋還給糧長以律法上減罪的特權。
糧長可不僅僅是運糧,還負責當地跟耕種有關的其他職能。
朱英對於大明現在的賦稅情況也有一定的瞭解,而今天他想提到的,便是關於丁銀製度的問題。
沒有遲疑,朱英鄭重對老爺子說道:“攤丁入畝,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