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流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給馬將軍的厚禮,大明英華,空谷流韻,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認識這個?”
古力特有些吃驚地問。
鄭海珠學著這荷蘭大叔愛使的標誌性動作,聳聳肩道:“我們能認識做染料的蟲子,為什麼不能認識望遠鏡?”
一旁的牙行通譯繼續愕然,不知道“望遠鏡”怎麼翻譯成荷蘭語。
鄭海珠當然也不曉得荷蘭語望遠鏡怎麼說,但她不願再露出更多的英語詞彙,於是讓通譯表達成“可以將很遠處的東西看得很清楚”。
聽她這麼一解釋,劉公公也從椅子上站起來,揹著袖子踱過來,兩道目光落在古力特腰間掛著的銅質長筒上。
“阿珠,這個東西能看得很遠?”劉公公問。
鄭海珠記得,劉時敏曾說自己在宮中見過利瑪竇向萬曆皇帝敬獻西方的特產,而在荷蘭人發明望遠鏡的第二年,義大利人加利略就奮起直追,發明了天文望遠鏡。
如果劉時敏不認識這個東西,多半是義大利人利瑪竇沒有拿出來過。
這倒是與後世的記載差不多。
萬曆三大徵這樣的重大軍事行動裡,明軍並未使用望遠鏡。那麼,望遠鏡應該是天啟到崇禎年間,才被明人廣泛認知並使用的。
鄭海珠於是一本正經地編故事:“回公公的話,阿珠的兄長數年前還在世時,見過泰西傳教士,知道這種器械。公公對老花鏡不陌生吧?其實,若將兩塊鏡片隔開一段距離重疊,就能看到很遠的地方。”
劉時敏聽得不甚明瞭,但他江湖老辣,並不表現出十分稀奇的觀感,只澹然地點頭。
通譯不敢實時翻譯這段話,極善察言觀色的古力特卻從鄭海珠比劃的手勢,掂量出這個明人女子是懂行的,多半,也是他們從義大利或者日耳曼傳教士那裡,知道的吧。
狡黠的古力特,即刻轉了參研之色問道:“聽起來,你們對望遠鏡並不陌生,為何要用這樣貴重的扇子與我換呢?”
鄭海珠輕描澹寫道:“我們有水晶磨製的眼鏡片,也有琉璃燒造的眼鏡片,但比較昂貴,所以想看看你這個望遠鏡的材質。先生就這樣隨意地掛在皮帶扣上,想來望遠鏡在你們的大陸很便宜,更不是什麼秘密。至於我們這把扇子,大明巧匠繡出來也不難。咱們就是各換所長而已。若你的同胞稀罕這把扇子,你別忘了和那條連衣裙一樣,來與我們訂貨。”
古力特眨眨眼,琢磨須臾,覺得也是,科恩總督說過,明帝國連《幾何原本》都翻譯出來了,望遠鏡這樣簡單的原理,他們怎麼會不懂呢。
反正這東西,也就值五個“馬劍”銀幣(指荷蘭東印度公司發行的貨幣,1馬劍幣=6錢白銀),自己的大帆船上,有二十幾個望遠鏡用於航行備用。而女子手中那把精美絕倫的扇子,起碼值五百個馬劍銀幣,送給總督大人,定能博得歡欣。
荷蘭人於是康慨地解下望遠鏡,捧給劉時敏。
劉公公反應很快,順手交給鄭海珠,和悅地笑笑:“你用繡品換來的,是你的東西。”
鄭海珠心領神會,知道劉時敏不會用。
她正想走到大門口,往外看看海上的船隻,馬祥麟已踏進院來。
馬祥麟告訴劉時敏,他已與巡海道副使蔡豐商定,荷蘭人的帆船可以進港,但須將船上的所有火器卸在附近的小島上,由明軍圍島看管。裝卸貨物時,巡海道和馬祥麟都要出人在岸邊看著。
劉時敏再是天子信任的家奴,也深知月港海防茲事體大,遂一口答應。
荷蘭人聽明白後,也很滿意,畢竟省下好大一筆銀子呢。
雙方皆大歡喜,當下在官方牙人的見證下,簽了買賣契約,付好定銀,約定明日裝船。
鄭海珠在旁觀瞻,忽然想起聞到的巡海道副使蔡豐身上的薰衣草味,很想問古力特一個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