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流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小鄭的中期財報,大明英華,空谷流韻,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蕉園中,鄭海珠也傾注部分精力在管,韓希孟給鄭海珠發的月薪,是五兩銀子。
如此,從高管性質的收入來講,鄭海珠每年拿近一百兩銀子。
但這點錢,賞花逗鳥、玩玩小資情調是夠了,卻遠遠不足以描摹她的藍圖。
所以,鄭海珠深知,自己的生意、人脈、研發事業,還得繼續擴大。
顏思齊給鄭海珠的分紅,加上再投資的銀子,一共二萬兩,這次約定由鄭海珠在大陸自主安排。
五千兩給毛文龍的兒子毛承北,作為啟動資金,在杭州申辦以顏思齊、鄭芝龍、鄭海珠為原始股東的“豪明”商社,陸續招人、建立茶瓷杭錦等供應商池,並嘗試第二次往遼東販貨。毛文龍從兒子的去信中,得知顏兄弟佔了臺南、還馬上要被朝廷封土司立即回信,讓兒子把上次攢下的五百兩紅利,作為參股,投進了“豪明”商社。
二萬兩銀子中的第二部分,八千兩,用於絲線、絹帛、棉布等原材料購置以及支付繡工縫工的薪水,錢變成貨,主要是東瀛人需要的唐宋畫意的菸絲袋、手帕、高階扇子,以及二趾棉襪,由鄭芝龍與唐伯,送往月港交給擁有船引的顏思齊,輾轉販往日本,這部分收益,按照正常海貿的利潤,到了初秋回款,鄭海珠應該又能有小几千兩的分紅,並且收回之前挪去岱山島救急養人的八百兩。
二萬兩的第三部分,七千兩,一千兩送給了戚金,五千兩作為航運保險商社的籌建啟動資金,五百兩給了吳邦德單獨作為訓練情報人員的費用,三百兩委託吳邦德,替鄭守寬去南京國子監捐個所謂“俊秀子弟”的冠帶。
於是,最後一數,鄭海珠手頭,只剩下二百兩,而且估計很快也要花出去。
因那熱愛火器的未來戰神,盧象升盧公子,這個學霸他,在明年鄉試之前,還準備帶一個科研團隊。
……
來鎮江之前,盧象升就對鄭海珠認真提起,既然早在嘉靖爺時,廣東巡海道官員汪鋐,就彷製成功了弗朗基人的子母銃小炮,那麼,大明工匠一定也可以繼續彷制、甚至改良洋人那些不斷出現的新式火器。
盧象升的這番話,倒是觸動了鄭海珠。
年初在澎湖海面遇險,見識過西班牙船隊的艦載炮後,鄭海珠曾問過顏思齊關於洋人火炮的訊息。顏思齊在日本平戶港直接見識過荷蘭人的艦隊,所以很肯定地告訴鄭海珠,荷蘭人的炮,早已不是弗朗基人的後膛式,而是紡錘形的滑膛式。
鄭海珠明白,那應該就是幾年後由徐光啟主張朝廷購買的“紅夷炮”了。
真實的歷史線中,紅夷炮後來在寧遠之戰中對於擊退後金軍功不可沒,是明軍守城退敵的法寶。但到了崇禎年間,皇太極利用漢人俘虜裡的工匠,成功彷製出了屬於後金軍的“紅夷炮”,並因為忌諱那個“夷”字,改稱為“紅衣大炮”。其後,後金軍在攻打明軍和李自成軍隊中,再也離不開大炮,史可法戍守的揚州城門,就是被紅衣大炮轟塌的。
所以,盧象升的腦洞是對的,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當世界軍事史進入熱兵器時代,誰在槍炮方面,能更快地彷制、更大地改進、更好地獲得代際優勢,誰就能掌握主動權。
得造火銃和紡錘炮。
火銃的話,藏有趙士楨的《神器譜》。
紡錘型的紅夷炮嘛,可以讓澳門長大的鄭芝龍,去試著從葡萄牙人的造炮廠弄弄圖紙。
同時,鄭海珠琢磨著,鎮江曾和蘇州一樣,是吳國的統治中心區域,春秋時的吳越兩國又以鑄造青銅器為擅長,鎮江到了現代,也仍保留著青銅器鑄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
鑄造業一通百通,無非是熔爐溫度、鑄料成份、氧化還原過程等工藝問題。那麼,鎮江在春秋時能鑄銅,漢唐以後肯定能鑄鐵和鋼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