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9章 宜早不宜遲,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欽州的戰船過來,到安南太平附近的海岸線只有六百里,順風兩到三天就能到。
從海邊登陸到升龍是兩百里,騎兵一到兩天就到了。
升龍位資源豐盛的紅河平原,且距大海較近,物產豐富,人丁興旺,作為封建王朝立國肇基的中心,所以安南歷代王朝都把首都定在這裡。
這邊是安南平原最多的地方,後世糧食高產之地,很適合騎兵突襲。
而阮氏的順化城,距離欽州是一千里,戰船過去,順風大概五到六天左右能到。
順化城距離海邊更近,不到二十里。
以前明軍皆從廣西進軍,丁毅這次要從海上進軍,唯一的難度,就是尋找登陸的地方。
而升化附近紅河平原,正好在紅河沿上。
紅河發源於我國雲南省中部(稱元江[yuan g]),河源海拔2650米。上游禮社河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北在三江口接納東側支流綠汁江後始稱元江,流至到我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內後稱紅河,東南流至河口入越南,到河內分支流入太平洋的北部灣。
這意味著丁毅的戰船從欽州進入太平洋北部灣後,除了三級戰列艦外,其他的船,都可以從河內支流進入安南境內,其間連綿數百里長,肯定能找到登陸點。
丁石頭的兵馬和情報司的人,幾個月前就已經進入紅河平原,尋找登陸點。
成祖那會沒有這邊打,可能是大量的船都用來下西洋,沒有足夠多的戰船支援。
要知道運動數萬大軍,加上火炮輜重和糧草,丁毅最少要動用兩千艘船以上。
就當時的明成祖朱棣,徵發了三十萬大軍號稱八十萬,那不得上萬船才能從海上走,肯定也沒這樣的能力,所以沒從海上過去。
而現在的丁毅,收降了鄭芝龍的水師,加上他原有的,舉國加起來,兩千艘戰船是沒有問題的。
趙大山曾問他,為何現在天下未定,就要打安南。
丁毅說,一是收復故土,有聲望功績加成。
有仁宣之治稱號的朱瞻基放棄了安南,他丁毅收回來,何等的榮耀和功勳。
二是現在水師無事幹,你養這麼多水師幹什麼?大員這麼兵馬也沒事幹?當然要打仗,讓兵馬動起來,不然都荒廢掉。
三是可以搶錢,丁毅打仗就是為了發財。
四是安南是糧食高產地,後世越\\南三分之二是山區,耕地面積不到我國二十分之一,但卻是世界第二的糧食出產國。
因為他們這邊的水稻是一年三熟,且土地肥沃。
佔有了安南,國內的貴州、雲南等鄰近安南的地方,將再也不會缺糧,可以直接就近補給,而不需要從湖廣等地支援。
更別說成祖時期,安南就向大明上繳了四百萬石的糧稅。
以前明朝征服這裡,都不會運走當地的財富,要顯的明朝禮儀之邦的風采。
丁毅那是連地皮都要刮三寸的人,當然要搶。
五是丁毅還準備在這裡種甘蔗,賣白糖,把白糖賣到東南亞一帶,這在將來,是一個很賺錢的行當。
而最最重要的是,佔據安南之後,丁毅的水師可以近距離威脅到整個東南亞,後世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甚至印度,俱在他的火炮和戰船之下。
後世對亞洲至關重要的亞洲海上生命線馬六甲海峽也垂手可得。
所以安南,一定要打,宜早不宜遲。
劉宗周三人是二月初到廣東,這會天氣不是很熱,丁石頭故意安排他們從陸路進去,從廣東進入分茅嶺,一路翻山越嶺,又累又苦。
幾個京師人那吃過這種苦。
要不是來之前丁毅答應他們,回去之後都算大功,要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