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8章 很有邏輯,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大臣,當順應時代,與時俱進,若眼光只看著京城這一畝三分地,如何為天下的百姓謀福利。”
“皇上聖明。”財政部尚書阮文龍馬上道:“若咱們能佔了馬六甲,各位大人的年終獎就有了著落了。”
丁毅這意思很明顯了,沒上過學的,配不上大乾的官吏們。
雖然這有點過份,也看不起人,但丁毅也是沒辦法,不用這法子,士紳和好多前明官員,都不讓女兒去上學。
當然,僅靠這麼一條還是不夠的,民間百姓還有大量的少年們不讓上學。
丁毅提議,大量撥款,為全大明的縣學,開設寄宿制,鎮村的孩子們,可以在學校住讀,省去了來回奔波之苦,也替百姓家裡,少了一個開支。
原學生也可以留在學校吃飯,全部由朝廷出錢。
此言一出,全場譁然,這得要多少錢?
財政部和戶部尚書兩人同時對視一眼。
王鐸顫聲道:“皇上,這得要多少銀子?”
丁毅真不缺銀子。
前兩年他發新新幣,兌換銀子,現在國庫不知有多少億的銀子堆積在哪,但他又不能超發貨幣,防止通貨膨漲,所以一直沒敢亂用。
但現在花在教育上,是當務之急。
提升民智,是改革最重要的一環。
“宋飛,你來說。”丁毅道。
交通及建設部尚書宋飛出例:“回皇上,按咱們以前的經驗,建蓋一幢容納一百人睡覺的大通鋪房子,共分十個房間,長約六十米,寬約五米。”
“需用木磚泥等建築成本約為五十兩銀,加上配套的木床等生活用品,人工費用,約一百兩。”
接著戶部和財政部紛紛發言。
“以每校三百學生計,去掉寒暑假等假期,每天伙食費為一百文錢,年伙食費大概在七千兩銀加三百石糧。”
“全國一千五百個縣計,所有中小學全年需耗銀兩千五百萬兩加一百萬石糧。”
全場再次譁然,人人變色。
無論內閣還和其他文武都是臉色大變,皇上這錢花的真是任性。
丁毅的這種演算法,是把全國一千五百縣每縣的小學都算為三百人,中學也算為三百人,事實上現在平均都是隻有一百多人。
全部由丁毅包吃包住,第一年因為要新建房子,大概要用到三千萬兩白銀,以後每年大概在兩千五百萬左右。
丁毅這是大力的把財政收入投入到教育當中。
哪怕在後世,也沒有學校包吃包住的。
這對龐大的新興帝國大乾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壓力,但也更是動力。
他將迫使丁毅,不停的對外征伐,搶掠,來滿足帝國的需求。
群臣們聽完後,覺的現在糧食不是問題,每年一百萬石糧實在是小意思,登州一年的糧稅都不止這麼多。
但近三千萬的白銀,這從哪來?
張忻趕緊道:“這麼多銀子,從來哪?”
阮文龍道:“去年是全國商稅實行的第一年,到去年十二月底,全國商稅實收五千一百萬兩。”
“海貿稅(原鄭芝龍旗稅加呂宋、大員、旅順、濟州等地)合計一千四百萬兩。”
其他的收入今天就不說了,又不是年終總結,僅這兩項已經足夠開支。
很多大臣第一次聽到去年的商稅收入,所有人不敢相信:“去年商稅這麼多?”
怎麼可能?前明時,全國全年商稅收入不會超過十萬兩。
當然了,前明也沒有正式的商稅,都是亂七八糟的。
“咱們大乾有一千五百個縣,每縣開一家堵館和春院,每年各上交五千兩,就是一千五百萬,你們想想呢?”阮文龍道,其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