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3章 抗旨無罪,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容。
“張慎言。”丁毅這時道。
“臣在。”首輔張慎言趕緊答應。
“以後各省再有天地君親師這種摺子遞上來,不管是什麼官位什麼人,替朕回旨,賜其全家自盡。”
“朕倒要看看,這些儒學大師,是不是真的都忠心於朕,明白王命至上的道理。”
“臣遵旨。”張慎言暗暗長嘆。
十一月,廣東巡撫史可法再上奏章,請改大乾法典。
朝廷回旨,賜其全家自盡。
史可法在家擺香桉,鄭重其事的接旨,然後帶領全家,朝京城方向磕頭,投井而死。
十二月,江蘇巡撫何騰蛟上奏。
朝廷回旨,賜其全家自盡。
何騰蛟和史可法一樣,全家投井而死。
各省各地,知府知州知縣多達數十人上奏,全是前明的大忠臣,儒學理學大家們。
朝廷毫不客氣回旨,賜其他家自盡。
不知道那些自盡而死的人在死之前,有沒有好好想想,究竟是王在法下重要,還是天地君親師重要。
大部份都學史可法等人自殺,也有溧陽知縣方以智,接到聖旨後不自殺了,上奏表示道歉,收回自己之前的奏摺。
然後朝廷也沒以抗旨之罪定他的罪,吏部回書罰他仁德二年的年終獎,三年不能升遷,官位照常。
仁德三年,方以智以抗旨罪,而天下聞名。
但朝廷居然沒治他的罪,也沒剝奪他的官位。
“天下事”開專刊論這件事。
方以智上錯奏摺,承認自己錯誤,是道德和能力的欠缺,但沒有犯罪。
而違抗聖旨,在大乾法典本來是死罪。
但大乾法典中還有一條:假如聖旨違背了大乾法典的核心和主要思想,當以大乾法典為準。
按大乾法典的核心來說:“不經合法的桉判裁決或法律條款,任何人不能被抓捕和囚禁,不能被剝奪權利和財產,不能被放逐和流放,不能被剝奪名譽和地位,私人財產不可侵犯,我們不能使用強權,也不能指揮他人利用強權去侵害任何人。正義不能被買賣,人人都要被公正對待並授予權利。”
方以智沒有犯罪,聖旨下令讓他全家自殺,這是聖旨違背了大乾法典,所以當以大乾法典為準。
方以智自然是沒罪的。
方以智沒罪,所以不用全家自殺。
但他先上奏摺,再後撤表示知錯,德行有缺,能力不行,所以要罰薪。
方以智違抗聖旨的事,搞的天下皆知,全國震驚。
而違抗聖旨沒被處罰,表面上看是聖旨和朝廷甚至是丁毅的尊嚴受到踐踏,而實際上,無論是朝中還是民間,丁毅的聲望都達到了頂點,甚至可以說是無可復加的地步。
帝王的尊嚴,不是用聖旨來衡量。
百姓和官員心中都明白,丁毅改革之決心,為大乾百姓和天下官員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無法估量的。
朝中的大臣們更明白,以後只要自己不違背大乾法典,無論做什麼讓丁毅不開心的事,他們都可以安全的活下去。
王權的限制,對大臣們來說,歸根到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反對,大概是對反腐篇的殘暴感覺到不滿和抗拒。
進入仁德三年初,大乾的江山更加的穩固,前明官員的自盡,並沒有掀起多少風浪。
丁毅培養的人,遍佈大乾各地。
正月初,京城天氣寒冷,但大臣們早朝進入皇極殿後,發現殿中卻是很溫暖。
原來工部做了煤爐,丁毅在早朝時,安排了十幾個在皇極殿裡。
但最大的改變更明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