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5章 土著都是傻子,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科拉的《礦冶全書》,定名為《坤輿格致》。全書共分12卷,涉及礦業和相關冶金工序的每個階段。原歷史該書未及刊行,後便在明末清初的戰火中遺失了,這次丁毅先進京,湯若望的這本書得到了刊發和推廣。
鑑於他的愛好,丁毅組成新內閣後,便任他為皇家學校圖書館館長一職,專門負責圖書收藏,管理和翻譯,著作。
這工作對湯若望胃口,他很高興的答應了。
今天湯若望上朝,是因為丁毅最近讓他和幾個國內外的工匠,聯手搞了個東西,向群臣展示。
“諸卿來看看,朕今天給大夥介紹個新玩意。”丁毅笑眯眯的一揮手,有兩個宦官一左一右舉託著一個圓形的東西,大小如鐵鍋來到龍椅之前。
眾文武看的莫名其妙,只看到上面有一長一短兩個指標,還有很多小格子,上面還有數字,1,2,3,4等。
湯若望這時走上前,用熟練的中文向大夥介紹:“這叫時鐘。”
“這根長的針,叫時針,指向幾,就是代表幾點鐘。”
“短的叫分鐘,指向幾,就是幾分鐘。”
1350年,義大利的丹蒂製造出第一臺結構簡單的機械打點塔鐘,日差為15~30分鐘,指示機構只有時針,沒有分針和秒針。
1500~1510年,德國的亨來思首先用鋼發條代替重錘,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鐘;1582年前後,義大利的加利略發明了重力擺。
原本到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把重力擺引入機械鐘,才創立了擺鐘。
到1673年,惠更斯又將擺輪遊絲組成的調速器應用在可攜帶的鐘表上,進一步把鐘錶放小。
而現在,荷蘭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惠更斯此時才十幾歲,丁毅卻藉著大員積累的歐洲物理學家,數學家,加上他旅順自己培養的一些人才,提前用重力擺引入機械鐘,創立了擺鐘,從而讓擺鐘提前十幾年問世。
“掌控時間非常重要,戰場上每個時辰的變化都可能發生不同的後果。”
“而我們中國曆朝,都用十二個時辰來記載,大夥家裡又沒有準確的計時器,很難做到時間統一和精確計時。”
“朕欲彷效西方。”此時的西方也沒有用二十四小時制,原本要到十九世紀由義大利人引入。
丁毅藉口西方已經用了,在大乾率先採用二十四小時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