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1章 仁德的第一次科舉,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大山奉丁毅的命令專門為了沐氏財富而來,第一時間攻破武定城。
進城之後,他從抓到一個叛軍口中得知,沙定洲還準備將所有財富先埋到地底山下的,不過還沒來的及動手,趙大山的兵馬就殺進來了。
“來我去看看。”趙大山也奇怪,到底多少財富,運了四十多天。
路上他問這叛軍俘虜:“你們點驗沒有,一共多少財物?”
“只有萬氏知道。”對方哭道。
他們運出昆明時,萬氏點驗過一次,但中間有很多民夫甚至衛兵都偷走一點,到武定肯定要少,但也只是少九牛一毛。
等趙大山到其中一片地方,也是看的震驚。
他們用篋來裝盛,是當地一種用藤治的藤框,當地人叫篋,每篋裝滿後是一百斤。
黃金、赤金、琥珀、佛頂石等,各種珍寶都是滿篋滿篋的堆在一起。
僅這些珍寶,屬於沐氏的一共裝了篋,另有昆明掠奪到的,裝了0000篋。
趙大山都不知道如何統計這價格。
僅黃金有一千多篋,共十幾萬斤。
除了這些外,另有白銀三千多萬兩,堆積成數十堆銀山,趙大山要沒攻進來,他們打算先埋起來埋到地下。
其他珍寶,綢棉等各不計其數。
這還是城破之間,很多亂兵私拿,四下逃竄後留下的。
事後趙大山清點統計,毛估估算,按當時雲南的價值,這些所有財富加起來,價值一億白銀是有的。
難怪歷史上李定國有錢有糧和滿清幹,當時大西軍進來打破李定洲後,應該大部份落到大西軍手上了。
當然了,大部分珍寶短時間內是變不了現的,像沐氏儲藏了大量的琥珀、佛頂石、各種珍寶珍玩等很難一下子賣出去變成現銀。
這麼多財富要運走可不容易,好在他們有水路可以走,留下一部分在當地用於重建,先運到貴州,再從貴州鎮遠水驛道往京城運。
前花費後大半年才運到京城,財政部阮文龍嘴巴都笑歪了。
他們的大乾,大概是各朝開國以來最富的一個皇朝,阮文龍都感覺錢越花越多。
趙大山原本還想平定雲南後再走,但朝廷於四月中旬來了詔令。
聖旨說,如果己打下雲南,留楊畏知為楚雄總兵,率兩萬兵馬駐守楚雄,守雲南中部,艾能奇為昆明總兵,率兩萬兵馬守雲南東南部。
吳朝忠為大理總兵,率兩萬兵馬守大理,北控鶴慶府等地。
各部都只留原一萬乾軍,然後在當地募兵和這次的降兵中挑選,重訓。
如果還沒有打下,再調廣西兵進來。
這種聖旨很少見,趙大山知道皇帝怕他有失,心裡很感動。
四月,趙大山帶沐天波和其家人回京。
六月中旬他們來到京城,沐天波連丁毅的面都沒見到,直接被全家發配到濟州島。
同樣的六月,仁德元年第一次科舉在全國開始,引起全天下的關注和震動。
科舉什麼時候開始,後世各有說法,但總體來說,大夥一致認為漢朝以前,基本都是“世卿世祿”世襲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即使有某種舉薦選拔,也基本上不超出宗法家族的範圍。舉薦選拔超越世襲血緣關係的羅網而登上高位的只能是極其偶然的例外。
所以說,漢以前,當官無非是貴族、血源、宗親等幾種世襲方式。
後世關於科舉的開創有各種說法,有說漢朝的,因為漢朝有秀才(茂才)、明經、明法、賢良方正、孝廉多個科目,漢朝的對策、試經是考試,因此部分學者認為科舉制是開始於漢朝。
也有說是隋代設立進士科作為科舉制度的開端,大業三年(607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