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2章 崇禎的妙招,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7日在登州知府衙門,丁毅宴請登萊總兵徐敷奏和巡撫劉元,寇化(此時還沒走)宋哲,杜如海,方多臺,楊端等陪同,路超不在。
酒到一半,方多臺藉著酒勁大罵王衛忠喪心病狂,望恩負義,更說,要不是當年在徐大堡,趙大山讓他打銃立功,那有他今天,現在做了總兵,叫他過來喝酒,都叫不動了。
杜如海更罵,他何德何能,官做的比丁大人還大?大同那種仗,換丁大人去打的更好,他可是損失了三百多人的。
徐敷奏和劉元,寇化等人面面相覷。
丁毅好像心情不好,喝了很多酒,但還保持著清醒,怒斥眾人:“你們閉嘴,朝廷也沒做錯,他斬首七百多及,按律可實授三級,總兵一職也配的上他。”
宋哲又道:“王衛忠有個叔叔在旅順,他要把叔叔接到青州。”
丁毅臉色一沉:“他叔叔年紀大了,怕不能長途跋涉,還是呆在旅順好一點。”
沒多久,有錦衣衛傳訊息到京城駱養性處,並報與崇禎帝,說,王衛忠聽到叔叔不能到青州,在營中大怒,一腳踢翻了臺案。
次日,營中佇列練操,有個把總做的不好,被王衛忠找了個藉口,杖二十,趕出青州營。
據說,這把總是丁毅親兵提升而來。
崇禎私下心花怒放,好不開心。
8月中旬,崇禎召內閣和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商討事宜。
諸臣一至認為,丁毅眼下對朝廷還有敬畏之心,和祖大壽似的,雖然擁兵,但不敢亂來。
可用王衛忠之計,再提拔起其部下心腹,挑拔離間。
崇禎問駱養性,他部下還有何人可利用?
駱養性想了想,說,丁毅部下徐威,以前是張成的部下,原屬登州水師,是山東沂南人,我們錦衣衛原安東衛一個百千,當年和徐威是同鄉好友。
據他說,徐威這人忠心大明,忠於聖上,當年丁毅在徐大堡斬投降派周勇,徐威是第一個支援的,也是不願意投降的。
此人,可謂大明忠臣。
但現在跟了丁毅多年,不知心境如何,可派人前去接觸下看看。
8月下旬,有聖旨到皮島,皮島副總兵丁毅盡忠職守,賑災救民,可升任皮島總兵。
部下徐威為金州參將,駐守金州,張經為復州參將,駐守復州,登萊參將楊鎮調駐登州。
皮島一下提拔兩個參將,丁毅帶人接過聖旨。
張經一臉笑嘻嘻和趙大山調侃,完全沒把這參將當回事。
徐威事後找到丁毅,說不想去金州,還想守在原來的皮島。
丁毅說沒事,你和毛信互換,帶十個親兵去金州,毛信帶十個親兵來皮島,部下兵馬全部互換。
徐威點頭,沒有猶豫,走出房中後,卻長長吐了口氣,臉上表情十分複雜。
8月26日時,一股明軍慢慢吞吞接近登州境內的招遠,統兵大將叫楊鎮,原萊州遊擊,在孔有德之亂時立下功勞,去年升為登萊參將,依然負責駐守萊州。
這次崇禎帝以絕妙的手筆,調走了王衛忠後,又另調楊鎮來鎮守登州。
丁毅部下週有根為楊鎮副手。
朝廷上下,都覺的這招挺妙的。
進一步控制了丁毅在登州的影響力。
要不是現在山東境內沒有總兵位缺,或者說怕徐敷奏不聽調,崇禎都想把徐敷奏調走了。
但他們調來楊鎮,也算是對徐敷奏的一種壓制。
楊鎮這股兵馬也有三千人,其中一千騎兵,還是朝廷從兩個地方給他湊起來的。
原萊州有兩千兵,又從青州抽了一千,因為王衛忠去青州了。
這樣楊鎮帶著三千步騎,慢慢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