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7章 鍛造和建模,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丁毅帶著簧輪槍見了周大虎夫妻和李忠義等,並召集了治下二十名大匠師。
丁毅現在有近六千多工匠和工人,從去年初開始以水平分等級,目前能稱為大匠師的只有二十人,都是技術精湛的一流工匠。
等級不同,工資和住房條件田地數等都不同,這也激勵著大夥拼命學習,提升自己的水平。
因為名額無限,不用競爭,包括學校的大匠師們,也願意把技術傳給別人,而且大匠師教出大匠師,更是有豐富的獎勵。
所以這幾年丁毅自己培養工匠這塊,還是比較流暢,每年都有幾個新匠師出現。
當天上午,眾多匠師圍聚一堂,輪流看這支歐州一流的簧輪槍。
這是歐州鐘錶匠所制,絕對技藝精巧,每個零件都無比細緻,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比較嬌貴,一般打了十幾槍後就會汙染腐蝕。
丁毅喝著茶,也不出聲,就看著大夥輪流看。
工匠們一邊看一邊交頭接耳,因為他們平時論討技藝時也是這樣,丁大人不許大夥藏著腋著,有什麼都一起商量。
旅順的工匠們現在也不會藏著,因為很多來了旅順之後,發現自己的兒子孫子們,可以不用再是匠籍,前段時間還有幾個工匠的兒子,經過學堂出來後,被派到濟州島當主事文官,這不比工匠更好。
所以工匠們對自己傳授技術的隱藏完全不像明朝其他地方的工匠那樣。
這銃傳了一圈,將近看了半個時辰,每個人都看好一會。
有人還想當場拆掉,但被阻止,周大虎道:“回頭再把匠師們都召來,再都看一遍,人多力量大,用--丁大人的話說,集思廣益嘛。”
李忠義大笑:“大虎你可以啊,現在會學丁大人說話了。”
周大虎臉漲的通紅:“俺沒說錯吧。”
“哈哈哈。”大夥齊齊大叫。
看過一圈後,就要開始發言了。
一個大匠師叫何阿鐵率先發言。
他原先是個鐵匠,崇禎四年上旅順,原先只會打鐵,後來開始學打銃,居然學的很快,精藝也越來越高,現在他也不打銃了,主要在做練鋼鐵的一塊,即把鐵練成鋼,用來造燧發槍。
他練的鋼火候很好,很適合造燧發槍,鋼炮,魯密銃。
“我剛看了下,槍裡面有點腐蝕,歐州人用了大量的銅,所以肯定不耐用,我估計打十銃就要換零件了。”
李忠義馬上道:“銅軟,這裡面零件都很精巧,用鋼的話,估計難度有點大。”
“改進火藥呢,咱們的火藥,感覺比歐州人的好呀。”
丁毅有年向皮魯特買炮,皮魯特還送了火藥和炮彈,丁毅專門拿回來對比,還不如他的顆粒火藥。
“改進了還會腐蝕,用銅肯定會這樣。”
“那就多造零件,隨時更換,我看了下,主要還是零件腐蝕大,槍體問題不大。”
“那就要和丁大人所說,用流水線,標準化,才能嚴格更換。”
現場七嘴八舌,大夥暢所欲言,最後給丁毅得出一個結論,旅順肯定造的出,看丁毅要求射程,威力,來決定造出什麼型別的。
丁毅想了想道,回來的時候,我在船上試過槍了,他這銃十米內能打破鐵甲,十米外就不行了。
我想給騎兵用,貼身近戰,最好有力射程能達到二十米,未必要打破鐵甲打死對方,打中之後,對方騎兵也可能掉下馬來。
而且後金兵也不是個個都有鐵甲。
傷害射程到達二十米,看起來簡單一個資料,從槍管,火藥量,鉛彈大小都要改進,槍重肯定也會變。
用丁毅的話說,咱們的銃重一點,大一點沒關係,到時是掛在騎兵馬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